鱼伯 发表于 2013-11-21 09:11:29

洋元一分


华山老头 发表于 2013-11-21 09:21:55

这包浆看了不顺眼,说错请曹兄莫怪。

鱼伯 发表于 2013-11-21 09:34:47

华山老头 发表于 2013-11-21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包浆看了不顺眼,说错请曹兄莫怪。

东西黑浆,流通痕迹明显。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老龙开心 发表于 2013-11-21 10:51:27

是洋元还是铜币

地鑫泉 发表于 2013-11-21 11:30:42

英属北婆罗洲的流通钱币按照面值共有六个品种,从1882年起到1941年为止,全部都是由伯明翰造币厂所制造。大致上可以分为19世纪与20世纪两个阶段。19世纪的发行的为两种,都为铜质,面值分别为一分与半分,并分别带有中文“洋元一分”和“洋元半分”的文字。20世纪除了1907年由于未知原因曾使用旧设计的一分与半分来发行,基本上只有其他的四种,面值分别为一分、二分半、五分与二十五分,其中除二十五分为银质(含银量为50%)外,另三种都为白铜材质。
  传统上对于这些流通钱币的不重视导致至今也没有一个对英属北婆罗洲流通钱币的完整整理。更有甚者,克劳斯目录以及Saran Singh和Steven Tan的早期版本上甚至连铸量都成问题,从实物出现的频率来判断很明显James Sweeny的伯明翰造币厂史记载的铸量才更加合理一些。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在厂标和年份上每个年版中往往有更加细小的版别,Saran Singh记录了几个,其他资料中几乎完全告缺。

1886H铸量为5,000,000。从年份大致可以分为3个版别。低6(6稍偏下)、高6(6稍偏上)、远6(6与8距离较远),

地鑫泉 发表于 2013-11-21 11:31:48

从各种实物的版别区分来看,在1882年-1889年之间,变化多集中于年份的末字,而“188”三字的位置相对固定,或可据此推测当时188三字系以同一母模在工作模具上制成。而1890年-1896年之间,除了末字之外,第三字的“9”也多有变化,或当时已改用仅有“18”二字的母模而后两字则为手工加上。到1907年时年份的4字应该全系手工加上,故会发生“1”与“9”之间的位置也不固定的现象。

caesar001 发表于 2013-11-21 14:51:42

华山老头 发表于 2013-11-21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包浆看了不顺眼,说错请曹兄莫怪。

东西开门,常见品种!:victory::victory:

kim7768 发表于 2013-11-21 15:10:16

没见过,欣赏!

江苏领域 发表于 2013-11-21 16:59:14

{:3_59:}发了

子夜骑士 发表于 2013-11-22 22:43:52

欣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洋元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