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中心
古玩精品
论坛
BBS
古玩知识
古玩鉴定
竞价
古玩交易
资讯
搜索
搜索
立即登录
没有账号?
马上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古玩精品
›
机制币
›
纸币
›
古钱币
›
书画
›
玉石|玉器
›
宝石玛瑙
›
古玩杂项
›
陶瓷瓷器
›
木器
›
中国山水画
›
中国花鸟画
›
中国人物画
›
楷书
›
行书
›
隶书
›
篆书
›
草书
›
篆刻
›
书画精品价格与图片
明 宋旭《峨嵋万玉图》
此图写西南峨眉雪景,松高林密,山势巍峨,谷深路险。重岭叠巘,映带回环,有可游可居的生活气息。虽画雪景,皴染较少而精气充溢,令人有仰至之感。山石仅以劲笔勾皴,绝少晕染,空灵淡荡,一派清秋景象。稍晚之恽香 ...
明 陈淳《锦上添花》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 ...
吴冠中《贵州侗家山寨》
现代水墨先驱吴冠中先生延续林风眠中西艺道融合的创作理念,摒弃了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和技法,融入西方油画的思维,为中国现代水墨画找到新方向。七十年代开始,吴冠中的创作以油画和水墨画并行为主。或藉西方油画之技 ...
黎雄才焦墨画《灵隐飞来峰》
黎雄才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其笔下的山水画饮誉海内外,独树一帜,荡气回肠,品位高雅,情趣盎然。此幅《灵隐飞来峰》是黎雄才于1956年在杭州所写灵隐寺场景,以焦墨、渴笔,写生 ...
黄宾虹《云山高隐图》
此幅《云山高隐图》作于1928 年,上款人为画家蔡若汀。这个阶段对于黄宾虹而言,正致力于对古人笔墨的探索,尝试综合南北之法,融会真实山水,逐步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面貌。从题跋中可知,此图写明代布衣诗人吴 ...
启功《丹枫夕照图》
世人论启功总会先言及先生是一位鉴定家、书法家,殊不知先生之画亦为其得意之道。启功绘画的开蒙老师是贾羲民,再经贾师推荐转投吴镜汀门下学画。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加入溥雪斋主持的松风草堂画会,与当时京城颇有名气 ...
黄宾虹《黄山归耕图》
《黄宾虹年谱》言,1901年黄宾虹38岁,于歙县纠工修丰堨水利,辟田千余亩,耕种十馀年,管理场田之馀,尽兴探索丘壑烟云之趣,作画收之囊中,并撰写《任耕琐言》一书,这也成为黄宾虹一生中最为安定愉悦的一段生活。 ...
清 钱杜《山居来鹤图》
钱杜(1764-1845),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号松壶小隐,亦号松壶,亦称壶公,号居士,钱塘人。钱杜出身仕宦,钱树弟,嘉庆五年(1800)进士,官至主事。性闲旷洒脱拔俗,好游,一生遍历云南、四川、湖北 ...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公望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 ...
南宋 马麟《橘绿图》
马麟(活动於1195-1264),麟一作驎,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马世荣之孙,马远之子,生卒年不详。马远是宋光宗、宋宁宗两朝(1190-1224)画院待诏,马麟画承家 ...
南宋 佚名《荷蟹图》
宋代的花鸟画是五代黄筌徐熙两家体制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北宋初一百多年,黄家体制便是院体规范。北宋中期崔白、吴元瑜变革院体,表现出吸收徐熙一派画法。宋徽宗对不同画风兼收并蓄,南宋画院亦是如此。所以就总体上 ...
黄宾虹《净光山会景亭》
中国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师古——摹前人笔墨,于古意中体悟艺术精神。师古而不泥古,是历代书画家研习传统的准绳。然而,在这条研习传统的路上,有太多的泥古不化,以至于造成了中国画陈陈相因的沉疴积弊。近 ...
清 华嵒《雨余茅屋图》
华嵒(1682-1756),福建上杭白砂里人,后寓杭州。一写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 ...
清 钱杜《河阳灌园图》
钱杜(1764-1845),程序伯文集作(1763-1844)。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号松壶小隐,亦号松壶,亦称壶公,号居士,钱塘人。钱杜出身仕宦,钱树弟,嘉庆五年(1800)进士,官至主事。性闲旷洒脱拔俗,好 ...
明 唐寅《江深草阁图》
唐六如画以其惊才绝艳迥出时流及其自身的传奇经历而历来受到重视,藏家得其一纸珍贵不啻宋元名迹。但他由於怀才不遇,坎坷失落,因而颓然自放,盛年夭亡故作品传世不多。此图据画上沈周、吕诗题:“子且不试艺……唐 ...
明 蓝瑛《柳溪茅亭》
蓝瑛在明末画家中是一个突出而引人注目的画家,他没有老师,却聪慧善学,即长于山水,又工仕女、花鸟;他是浙派画家,以南宋院画为宗,却又能汲取元明文人画法,故在劲利苍劲中又多了蕴藉中和之气,完全区别于浙派吴 ...
明 张路《对奕图》
张路(1464-1538),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人。未入仕途,游情于绘画创作。绘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学戴进“狂态”,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与朱端、蒋嵩、汪肇等同 ...
高剑父《英雄独立图》
高剑父(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3年赴澳门求学。1906年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美术院。1908年归国,主持广东同盟会,并与陈树人、高奇峰等人先后在广州、上 ...
吴湖帆《云封南岳图》
虽然自董其昌以来,中国的文人山水画崇尚“南宗”绘画,即以王维为鼻祖,董源、巨然为实际领袖,而元代黄公望等四大家为宗师的脉络。这一派多用披麻皴的技法描绘江南丘陵缓坡、杂木丛生的风景,呈现出平淡冲和、淡泊 ...
清 钱杜《吴江话旧图》
钱杜(1763-1844),字叔美,号松壶、松壶小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钱树弟,嘉庆五年(1800)进士,官至主事。性闲旷洒脱拔俗,好游,一生遍历云南、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嘉庆九年(1804 ...
清 乾隆皇帝《御题蜀葵》
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穀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 ...
明 文徵明《雪霁归庄图》
文徵明好作雪景,细皴干擦,密树层岩,略作敷染而雪色满目。此图写曲溪幽径,层林尽染,漫天皆白。一丈着红衣扶筇度桥出游归来,隔岸山庄人迹阒然,岭麓转处有兰若隐隐露于密树重岗之间,其后危峰重迭,嵯峨险峻而极 ...
明 蓝瑛《秋山清憩图》
蓝瑛(1585-1666),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外史、东郭老农,钱塘(浙江杭州)人,所居画室榜额曰“城曲茅堂”,为明末清初“武林画派”领袖,其同时和稍后的画家如陈洪绶及金陵八家等,都 ...
明 唐寅《崇山逸士图》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 ...
清 龚贤《培芝图》
龚贤曾说:“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 曰: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可见他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根本点 ...
清 高凤翰《半亭对菊图》
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凤翰时年66岁。高凤翰因五十五岁时右手病废,改号半亭等,此图作于去世前一年。画中古松虬劲,人与亭皆有隐有现,菊却不着痕迹,唯有画中人纵目远眺,得秋之气,清且闲逸,心与天游。高 ...
清 王武《鸳鸯白鹭图》
王武《鸳鸯白鹭图》描绘的是月夜江边之景,明月倒影于江中,月光明亮。岸边芙蓉盛开,芙蓉下面一对鸳鸯正在栖息。江中岩石之上一只白鹭单脚站立,正在休息,白色的羽毛显得尤为显眼。江中荻芦稀疏,花草随风摆动,水 ...
林风眠《秋林景色》
在林风眠的风景画中,以秋景为主题的画作是其最为成熟,也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五十年代是其风景画的成熟期,1953年,他赴苏州天平山游览,对秋天的枫林、池塘、小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开始创作一种以丰富的色 ...
1 ...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 773
/ 773 页
下一页
文章
帖子
用户
1731125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