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中心
古玩精品
论坛
BBS
古玩知识
古玩鉴定
竞价
古玩交易
资讯
搜索
搜索
立即登录
没有账号?
马上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古玩精品
›
机制币
›
纸币
›
古钱币
›
书画
›
玉石|玉器
›
宝石玛瑙
›
古玩杂项
›
陶瓷瓷器
›
木器
›
中国山水画
›
中国花鸟画
›
中国人物画
›
楷书
›
行书
›
隶书
›
篆书
›
草书
›
篆刻
›
书画精品价格与图片
北宋 马远《梅石溪凫图》
马远(1140-1225),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史料记载他为南宋时期光宗、宁宗画院待诏。马远出身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父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 ...
元 方从义《云山秋树图》
我们看到的这幅《云山秋树图》,小幅立轴,纸本,墨笔。这是元末道士画家方从义的一幅极具特色的没骨山水画。元代有很多画家信奉道教、出身道士,除位居“元季四家”之首的全真派黄公望,还有茅山派张雨、太一派张彦 ...
清 顾鹤逸《秋山图》
顾鹤逸(1865~1930),名麟士,字鹤逸,自号西津渔父,别署西津、鹤庐、筠邻。元和(今江苏苏州)人。 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顾子山(名文彬、晚号艮龠、道光21年进士)之孙。父顾廷烈精鉴赏、好玺印,曾集拓新收旧藏 ...
明 居节《调寄满庭芳词意》
居节(约1524-1585后),字士贞,一作贞士,号商谷、西昌逸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从文嘉学画,文徵明见其运笔,惊喜之余遂授以法,后为文徵明高足弟子。所作山水意象简远,有来人韵致,字与诗亦出师门。虽贫 ...
北宋 郭熙《山村图》
《山村图》是一幅布局深宏、描绘细腻的全景山水,是郭熙山水画的经典。描绘了北方夏日山村景色和巍峨巨峰下的峡谷中人们的隐居生活。图中雄峰大岭拔立江边,巍峨高耸,气势雄浑,巨壑宽谷迂回折转于峰峦之间,整幅作品 ...
元 方从义《太白泷湫图》
方从义,约1302—1393,元代"放逸"派画家。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贵溪(今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至正初年游览天下名山大川,至正三年(1343)至大都(今北京)作短暂停留,结交 ...
元 赵麟《渔父图》
《渔父图》画于至正辛丑四月,即1361年,这是赵麟画山水人物的一件佳作。上题:“张志和,字舜民,号烟波钓叟。工绘事,潇丽拔俗。常自作图,赋诗其上。有云:我有家山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人望之飘飘然,意气霞举 ...
清 王原祁《仿洪谷子山水》
王原祁一生醉心大痴,而对元四家中之倪、王、吴三家亦寝馈至深。此图虽云仿荆浩,其实仍是从倪黄中脱出。这时他已七十一岁,早已融通诸家,神行腕底,有了自家的面目。画中的线条并不粗壮,瘦圆而力透纸背,使他完全 ...
清 任伯年《五路财神图》
任伯年(1840~1895),名颐,字伯年,号小楼、次远、山阴道上行者、山阴道人等,室名颐颐草堂,浙江山阴人。师从任薰、任熊,承接陈洪绶、任熊画风。精人物、花卉,善写生。与吴昌硕、虚谷、高邕之、胡公寿等画界名 ...
明 《喜金刚大威德金刚及胜乐金刚》唐卡
喜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以及时轮金刚是藏密密续之无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本幅唐卡的主尊就是喜金刚、大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上部的喜金刚是萨迦帕特别重视的修法,其为八面十六臂造型,头戴颅冠,十 ...
元 曹知白《石岸古松图》
元代初年,南宋画风的流痕馀迹一度存在,尚未消泯。因而多多少少影响着当时山水画的定位与走向。直到赵孟緁不遗馀力地“拨乱反正”,才逐渐恢复了对古意的重视和传承,从而在传统理论的引领下,形成了借古开今、独具 ...
宋 佚名《汉宫秋图》
《石渠宝笈续编》收录一件乾隆御题绢本《汉宫秋》卷,收藏在乾隆的御书房,并加按语说:“本幅绢本,纵六寸一分、横五尺二寸,浅设色。画人物、树石,界画楼阁、桥船。无名款(见《石渠宝笈续编》册五,页一九四四) ...
宋 易元吉《猿猴摘果图》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绘画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人花鸟作品无论技法还是意境的营造都远胜于前代,宋人花鸟画形象刻画准确生动,设色有富丽堂皇的,也有清幽雅致的,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一股浓浓的诗意。宋 ...
清 任预《洗象图》
任预(1853年—1901年),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子。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在任熊(1823—1857)、任预、任薰(1835—1893)及任颐(1840—1895)“四任”中,最为年轻。 ...
金 张瑀《文姬归汉图》
张瑀《文姬归汉图》卷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状。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护送的官 ...
宋 梁楷《秋柳双鸦图》
研究中国人的字号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画家、书法家的“号”和诨号,常常能从其中看出一些他们的内心追求。例如:陈洪绶号老莲,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李煜号白莲居士,沈周号石田,吴镇号梅花道人,朱若极号石 ...
宋 佚名《汉宫秋图》
《石渠宝笈续编》收录一件乾隆御题绢本《汉宫秋》卷,收藏在乾隆的御书房,并加按语说:“本幅绢本,纵六寸一分、横五尺二寸,浅设色。画人物、树石,界画楼阁、桥船。无名款(见《石渠宝笈续编》册五,页一九四四) ...
宋 毛益《榴枝黄鸟图》
《榴枝黄鸟图》写的是一幅秋天小景。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枝头熟透的石榴和黄绿相间的石榴叶传达着深秋的讯息,石榴上的斑点和由绿变黄被虫蛀蚀的枯叶,衬托出秋日的萧瑟。这些刻画细腻的虫蛀斑 ...
明 沈周《四松图》
沈周开辟了文人画的写实风格,以扎实而全面的传统功力描绘江南山水。《四松图》画的是山野小景,虽然画面的中央是四棵形态各异的松树,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画的左下角杂树掩映之下,有小径通向人家。也正是这幽径人家, ...
明 项圣谟《秋林禅悦图》
项圣谟(1597-1658),晚明时一代名画家。祖父项元汴是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古书画大收藏家,他从小在宋元名作中受到熏染,目识手追,又得浙江佳山水之涵育,终于成就了他“取法于宋而取韵于元”“士气作家俱备”的独特 ...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宋代画家范宽所作《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画面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雪景寒林图 ...
南宋 佚名《水仙图》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 ...
宋徽宗赵佶《腊梅双禽图》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有两位帝王出身的文学艺术家——李煜和赵佶。他们虽为亡国之君,治国无道,却在文学艺术史上成就斐然,彪炳青史。李煜的诗词、赵佶的书画,承前启后,创派开宗,辉映千古。 赵佶(1082—113 ...
清 王原祁《拟王蒙笔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康熙时进士。曾奉诏供奉内廷,奉旨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任书画谱总裁和《万寿盛典》总裁,官户部侍郎,故人称“王司农”。画承家学,得祖父及王翬指授,致力于 ...
明 仇英《夏木垂阴图》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 ...
明 陈淳《怪石秋葵图》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 ...
宋 李成《寒林骑驴图》
《寒林骑驴图》是宋画中罕见的大立轴。画的是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则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境界幽深。在刻意营造的荒寒冷寂中,却有嫩 ...
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
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着。他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气里。宋人画图 ...
1 ...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 773
/ 773 页
下一页
文章
帖子
用户
1731125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