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时间: 2011-04-22~2011-05-05 展览地点: 北京时代美术馆 参展人员: 艾可、包林、布日古德、陈亮、陈美岑、多兰、付晨曦、高媛、黑月、黄祺、计洲、兰子、李铁军、林春岩、马不远、牛运功、潘星磊、曲健雄、沈少民、盛天泓、苏荷艳、王国峰、王彤、王小杰、武明中、吴秋龑、项楠、肖鲁、郑连杰、张夫也、张鹏野、张大力、张琪凯、郑学武 学术主持:杨维民现场讲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作品 媒体现场报道 中国在海外艺术家游离或一度游离于中国本土之外,具备了双重或多重文化、艺术背景,其艺术表现张力同样是双向或多向的。他们的涉外经历并不必然造成同母体文化的割裂或隔离,相反,其自我的文化身份将因面对相异文化境遇变得更为凸显。本次参展的34位海归艺术家们,在寻求对构成其文化身份来源的母体文化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的同时,也在对异域文化的接触中调适已有的艺术态度和认知限度,从而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艺术认知能力与艺术表现方式。《体外的心脏》展现给我们的正是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思考和独特的作品诉求。 中国时代之中国行者 ------中国海归艺术家联展策划后记 杨维民 纵观中国近百年美术史,其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融合”,近30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美术创新的主线更是“融合”。在推动中国新文化、新美术的进程中,一批批有海外经历的文化精英们发挥着他们能动性,与大家一起融古今精华、合东西经典、、、、、。研究20世纪百年中国美术史,关注新时期中国美术30年的创新发展,关注有着海外学艺和创作经历的中国“海归”艺术家是一个特别而重要的课题,在今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不谈中国的时代,那么当下大谈如火如荼中国当代艺术也不可不讲中国的“海归”艺术家。 我在十年前2001年策划《融合·互渗》展时就约请了从美国归国的袁运生教授和在日本原中央美术学院的田建平先生以及在美国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张宏宾先生。这个展览先后在北京、深圳、成都、上海展出,最后谢幕展在2004年深秋中国美术馆举行,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印象派”画展在黄金档期同期展出。2008年我和一批热衷于中国画新材质探索的留日归国画家合作的“吾对材质------中国画岩彩学术展“在北京世纪坛美术馆和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近年来我还致力于海外中国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既有时值盛年的原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姜雪英即加拿大华人女画家兰子和纽约----北京两地生活、创作的张鹏野这一代中年“海归”艺术家;也有年过花甲的旅居日本的原中国京剧院的戏剧水墨画家李文培先生和旅居新加坡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油画家张希华先生。他们时而游离于本土,时而又回归本土;在游离时回朔,在回归时偏移。出窍的灵魂使他们创作之时愈加多愁善感,于是他们作品异于他者而不同凡响。参展艺术家以各自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作品凸显他们“行者”本色:特立独行富于思考,行走天涯无所畏惧。他们及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被关注,不仅仅是他们特别的身份和传奇的经历,更多的来自于他们作品所具有的学术性和创作理念的前瞻性以及艺术行为的先锋性。 参展画家中为数不多的海归女画家,以她们出众的才华和创作足以代表海归画家里才女们出镜,他们是肖鲁、兰子 、苏荷艳、陈美岑、高媛、黄祺。1989年的这个时候,肖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美术大展”以两声枪响和世界“对话”后蜚声海内外。兰子出国前已经是中央美院才女画家享誉画坛。如今这些海归女画家创作素材和主题仍然是来自于她们自身和她们关注的生活内容,这也许是永远的时尚吧。海归艺术家中海外学艺多是选择架上绘画,包林、布日古德、付晨曦、牛运功、王彤、王小杰、武明中、张鹏野、林春岩等海归艺术家远走海外时在国内多已是美术圈内佼佼者,他们海外学成归来大多是在继续绘画创作,亦有同时在艺术院校教书育人者。参展艺术家王国峰、多兰、黑月、计洲、、李铁军、潘星磊、曲健雄、沈少民、盛天泓、郑学武 、张琪凯、吴秋龑、艾可、项楠、马不远、陈亮等海归艺术家中的少壮派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完全颠覆了传统艺术形式,以新的艺术媒介、新的艺术语言打造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视觉形象。艺术无疆,他们是新世纪中国时代之中国行者。 感谢时代美术馆在新世纪新十年开始的第一个春天,让我们相聚在首都最高的美术殿堂、、、、、、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430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2020北京中国海归艺术家联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