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指墨情怀——崔如琢书画新作展”将于2010年8月11至8月1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首展共展出指墨新作60幅,其中包括山水46幅、花鸟10幅、书法4幅。 此后展览相继在青岛、上海、南京、杭州、深圳、武汉、西安、兰州、辽宁、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等地巡回展出。在各地巡展过程中将汇集崔如琢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216幅,其中历年创作的国画作品150 幅、手卷 6幅、指墨精品画52幅、书法16 幅、还有近年来创作50米长卷《丹枫白雪》。今年7月份,专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荷风盛世》(17.8m ×2.8m以荷花为主题鸿篇巨作也将择时亮相展出。 崔如琢先生作为中国写意精神的守望者和创作者,其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备受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推崇。他自少年时代起迷恋书画艺术,研习传统中国画,深得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教诲,二十年来他的山水、花鸟作品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并产生广泛影响。 据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记载,指画创始于盛唐时期,到近现代的高其佩、潘天寿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指画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崔如琢先生对指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研究。其指画山水以水墨为主,以色辅墨、浑然天成;其指画花鸟以不似之似,生机勃发、意趣盎然。在创作中他追求诗意、画境的独辟,讲究笔情墨趣,并在虚实变化中创造中国画美的意韵。他从“承传”酝酿“个性”,以彩墨解析大自然的崇山峻岭、鸟语花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显现出他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深情,对大千世界的体察与感悟。 中国画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发展,崔如琢先生精于收藏,勤于思考,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融于指端。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他的指画艺术创作成果,是对当下中国画写意精神新的追寻。 【评论】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我觉得崔先生用笔有一种辣味,这是国内现在画大写意不多的,这个非常难。所以像崔先生现在能够画到这个样子,在国内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我不是说他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地步,但是大写意画得这么自如,不像我们国内有一些画家,有一种浮躁气。而他这些画的气息比较好,比较大。而且我还比较欣赏他不是制作,大写意画主要的要画,用笔。崔先生画过一些抽象性的山水,就是回归传统,我非常欣赏。特别是大写意,要通过手法把握传统的笔墨。你在造型上,在结构上可以改,如果你的大写意没有风格,就难成气候。我特别支持他向传统的回归,因为他本来也是学传统的。 万青力 (香港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 如琢近作山水,用笔运墨如三军压境,紧锣密鼓,声势不凡。不在简而在繁,不在空而在满,不在虚而在实,不在奇巧而在平正浑沦,柳暗花明,别开生面。如琢近作山水,多宏制巨构,远观几近乎龚半千,繁密深厚,气势夺人;而近视物象用笔则全不同。如琢的这类山水,章法饱满,泼墨以取势,钩铃点染,积墨层层以取山石之质,通幅惟见山石烟云,不作树木屋舍,类半抽象之表现。 夏硕琦(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 崔如琢的花鸟画有自身的特点。书卷气浓郁,内含着多彩的生命情调,跃动着勃如荡如的自然生命活力。在创作中的他追求诗意、画境的独辟,讲究笔情墨趣,善于在虚实相克相生中创造空间美。他的花鸟画美学风格的形成,是胸储古今、熔铸百家、参变蜕化的一种综合创造。从其作品中可以隐约看出青藤、白阳、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诸家的潜在影响。 【简历】 崔如琢,著名书画家、鉴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1年移居美国,1996年回国,现定居北京。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崔如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收藏历代艺术大师的书画珍品,从宋元到明清与近现代绘画大师的精品,数量颇丰。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欢迎,受到海内外关注。出版著作有《崔如琢的世界》、《崔如琢画集》、《如琢书画收藏集》《世界名画家全集崔如琢卷》等。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现任榜样公益基金终身荣誉理事长、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会长。 展览名称:“指墨情怀——崔如琢书画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0年8月11日至8月18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场地: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阅读延伸: 崔如琢心语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493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指墨情怀——崔如琢书画新作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