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得主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3点在798艺术区一驿艺术精品酒店举行,大家期待已久的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各奖项正式揭晓。艺术家段建宇获得 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孙逊则是荣获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终生成就奖则是花落艺术家张培力,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的王春辰凭借其论文《 艺术介入社会:一种新艺术关系》荣获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 中国当代艺术奖由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及其创办人乌利·希客先生始创于1997 年,以表彰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其中,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奖的3名获奖者分别是:刘韡(最佳艺术家奖、曾御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艾未未(终生贡献奖。创始人乌利·希客讲到,创办这个项目的主旨精神是创建推进年轻艺术家呈现其作品的国际平台,向国际艺术界推介具有创新的中国艺术家。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评审委员会嘉宾分别阐述并公布2010中国当代艺术奖各奖项获奖理由: 终身成就奖 张培力 获奖理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培力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他以录像艺术为主要的创作手段,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录像艺术的开创者,并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培力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这个世界是深不可测的,而我们的生存则永远交织着对存在本身的焦虑,人类往往站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立场去探究自身的存在,却往往得出看似深奥却其实空洞而无意义的结果。这充分表现出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的封闭禁锢到之后的思想解放这一过渡时期的一代人的思想状态。其实,张培力把这些变化视为无聊而荒诞的。 受到现代文化巨匠Bertolt Brecht 和Samuel Beckett的启发,张培力在自身的艺术语言的发展中,选择了一种隔离而中性的立场,更自由和更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从那些已经获得历史性价值的作品,如“30X30”(1988)、“不确切的快感”(1996、“魔术师”(2002到 “静音”(2008 、“阵风”(2009等新近作品,张培力已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培力的作品朝着一种强烈的空间性发展,对电影语言细腻而周密的追求以及对新媒体技术潜力的探索使得他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更趋完美,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具有诗意,甚至达到了史诗般的高度。 张培力的艺术创作模式,一方面追求极致的完美,更产生了一种近乎于哲学的感知、反思和表现的模式。这种模式为艺术界所广泛认同,并被引以为灵感的来源。目前正在获得本地和全球的广泛认可的新生代,包括杨福东、杨振中、陆春生和阚萱等,都曾经受到这位大师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张培力是中国艺术教育体系里,新媒体艺术中的主要创始人,他的教育实践成果累累。 — 侯瀚如 最佳艺术家奖 段建宇 获奖理由 “生命是一堆不明确物质的混合”,段建宇的这句话,指出了她作品中的哲学本质,她有意识地回避了绘画的崇高性,而转向了对最日常主题的分析,研究最平庸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在段建宇那些摄影、多媒体装置和绘画作品中重复出现的鸡群,是她对平凡所抱持的兴趣的一种隐喻。然而,她的这种兴趣并不是一种天真或是对日常生活狭隘的描述,相反地,她使用一种高度精鍊的置换方法,将她的作品瞬间带领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开始认为艺术是一种语言,而绘画,是一种媒介。段建宇的置换包括了让错误的元素同时出现在画布上,或是将诗混合在写作中,还有到青海去旅行并延长停留的时间──当她原本可以选择去一个繁荣的大都市,进入艺术市场的发生地。曾有一度,段建宇宣称自己在中国的鸡舍中,发现了一幅朱利安施纳贝尔(电影潛水钟與蝴蝶的导演所遗弃的绘画作品。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微小的事物看似无价而简单,但背后蕴含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段建宇写到,2010年度的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审团对段建宇把美学判断置于悬念的熟练程度感到印象深刻,段建宇受过艺术史传统和当代艺术潮流的良好教育,尽管她的作品从来不是学院派或是说教的,她总是把这些知识用在对身处其中的世界保持清醒的客观。段建宇对于艺术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的真诚,与其雄心勃勃的手法一致:使用艺术这个媒介,来表述关于当代世界的基本真相。在中国绘画的谱系中,以及和国际艺术生产的比较之下,段建宇多变且诗意的作品令人感到惊喜。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选择段建宇作为2010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奖的最佳艺术家。 最佳年轻艺术家奖 孙逊 获奖理由 在一个讲求酷,最新,还有最复杂媒体技术的时代,全球的艺术家,有意识地回到一种更老的媒介技术上,同时也是较慢的图像,比如说手绘的动画片,许多重要的、深受欢迎的视觉艺术家如:来自南非的William Kentridge和东欧电影人Bela Tarr的作品中,都可看到相似的,一种几乎没有色彩的、黑白的、表现性的冗长,史诗般的叙事,关于近代历史,充满区域性的冲突和张力等特点。在数字3D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石器时代的动画,找到了其回到艺术家工作室和电影院的路,彷佛一场视觉抵抗运动,比如说动画中的定格技术。 年轻艺术家孙逊的案例也是如此。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版画系,在他的插画和动画片中,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把水搅混」的工作方法。他的作品通过重新书写实践方法,成为一种抵抗方式,这种手工艺般的方法,似乎已经永远消失于这个高度个人化、充斥著看似民主的互动式电脑程式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孙逊和他的同事试图重新创作一种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的确,孙逊的动画片和网路上的flicker个人相簿,以及最早的电影有著相似性。 最近几年,孙逊的片子曾参加过许多国际电影节,他的作品「英雄不再」、「黑色咒语」,重现了一种消失已久,史诗般的电影传统,这种传统,从爱森斯坦(Sergej Eisenstein,到克里斯马可(Chris Marker,到王兵(纪录片铁西区导演,再到邱黯雄,都有相似的电影语言维度。和他们一样,透过拼贴真实和虚构的物件,孙逊打开了记忆的不同层次,来对抗记忆抹去和彻底遗忘。 当我们谈到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矛盾以及不完美时,孙逊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折衷的「被胁持的」特色,以及看似原始或传统的图像和声音,都帮助观者塑造了自己看问题的观点。虽然孙逊的作品还很年轻,却扮演了一个记忆的影院,在这个影院中,孙逊提出了这个问题:哪一段中国的历史,我们想要记得或是参与其中? — Chris Dercon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518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203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新闻发布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