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 足 布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其形式十分混乱,而最先出现的为尖足布。在空首布中,有种耸肩尖足的大布可能就是尖足型布的蓝本。 尖足布最初是在晋国北部流通的钱币,而后流通范围扩大,与流通在河南的空首布平分天下。这大概是晋文公以后的情形。晋国的霸业促成了尖足布的发展,而尖足布的成功,也给晋国的霸业以持久有力的支持,但尖足布却不是晋国公室发行的法币。春秋时期,晋国公室可能还在行用贝币。最早的尖足布,形状极似铲币,足部作燕尾状,因有尖足之称。 其长约8.5厘米左右,宽约4厘米左右,与中型铲币完全相同。不过,空首布重约37克左右,而尖足布仅重13克左右,这给予使用者很大的方便,故而大家都乐予使用。尖足的造型也非常优美,它有隆起的边缘,面与背部铸有纵向的凸纹,普遍有纪地文字。有背面还有纪范的数字,足以引起使用者的好感,它确实是一种进步的货币。当时铸造尖足布的地方有邯郸、晋阳、大陰、隰氏、城、蔺等处。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商业的发达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它上市不久就成为晋国市场中的主币。但不久它的缺点便暴露了。因体积大购买力高,小额支付无法应用,在当时生产增加、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贫民百姓深感钱重之苦,所以不久便产生了小型尖足布或者说是种轻钱。 其样式与大布相同,长约5.6厘米左右,钱上标明一个半字,表示其相当于大布的一半,这是我国发行辅币的开始,也是货币机制的先锋。当时铸造这种半布的城邑,有大陰、山阳、晋阳、甘丹、阳化、韩、蔺等处。 半布发行之后,市场更加活跃,不久大布被淘汰,半布变成单位货币。在上述铸造半布的城邑中,有些迄今未发现它们发行的大布,很可能它们是在半布大受市场欢迎时携手铸造尖足布,而且一开始就铸造半布。 等到大布被淘汰后它们连币面上所写的半字也索兴减免了,于是便形成一种小型的也可以说是轻型的新布。新布因为轻重适宜、政府发行费用低,大受市场欢迎,故其它地方纷纷铸造,如大陰、中阳、中都、平州、平阳、目邑、兹氏、西都、安平、邪山、武平、高城、幸城、长葛、曼邑、梁邑、寽邑、晋阳、文阳、离石、蔺、蒲子、寿阴、霍氏等。就各地所出钱币背书的纪范数看,数额高达三十八种之多,这是我国铸币史上的空前现象。不过尖足布的命运非常短暂,前后不满两百年,仅是空首布的五分之一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50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晋国尖足布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