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清时四川铜元的铸行尚能遵旨而行,那么到了民国时则钱法大乱了。民初,各省区军阀拥兵自重,造钱币权大都把持在督军或军阀手中,他们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变换多种手法,采用减重和加大面值等方式,滥发无度,把已混乱的钱法推向深渊,四川省也毫不例外。民国元年(1912),军政府上台伊始就改铜元成色为铜七铅三(清时原为铜九五铅五),改当二十铜元重量为三钱(清时原为四钱),并添铸当五十铜元,重五钱。为应军需,日产七千余串。民国2年(1913)8月,成都钱荒,军政府增铸当一百、当二百大铜元以维持市面,由于获利丰厚.自民国3年(1914)后,对当十、当二十铜元,不铸或少铸,主要铸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的大额铜元,清代制钱则多被销熔。当时的北洋政府财政部闻讯后,曾饬令四川省民政厅长速命成、渝两地厂局,立即停铸当百、当五十铜元。但此时,四川境内军阀混战不停,各地催索铜元以应军需甚急,成渝两地厂局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又继续恢复当一百、当五十铜元的铸造。民国6年(1917)罗佩金、戴戡主川,完全停铸当十、当二十铜元。只铸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3种大面值铜元,总数突破5500万枚。民国8年(1919),熊克武主川,曾在短时期内停铸当一百、当二百,只铸当五、当二十、当五十3种铜元。然时隔不久,又大量鼓铸当一百铜元。民国10年、11年的铸量均在一亿枚以上。民国13年(1924)杨森统治成都,更将重五钱八分的当一百改为二钱七分,俗称小一百。民国14年(1925),邓锡侯控制成都造币厂后也采用减重手法,将原重七钱的当二百改为四钱,俗称小二百。于是,川中各地军阀纷起效尤,用滥铸小二百的方法攫取暴利。更有甚者,用收购前清当十、当二十铜元,直接压上当二百字样,权作二百文使用。仅成都造币厂从民国14年到17年铸造的小二百铜元就达552亿枚之多。小二百投放市场后,群众深感不满,但慑于军威,又不得不用。在邓锡侯势力统辖范围内还可勉强流通,在黔军统治的重庆和川东就不能流通。为此,邓锡侯曾积极支持刘湘出兵驱逐黔军,收复重庆,并慷慨解囊,给刘湘小二百铜元48万串以充军需,随着重庆的攻克,小二百流人川东,此时的重庆铜元局在刘湘指示下也开铸小二百,小二百即流通全省。 四川铜元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由于史籍记载不全或有关文字资料已佚,加之铜元铸行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战乱频繁,内忧外患,故很多铜元的铸行年代及背景已无从考证,只能通过不断的分析论证和仔细搜寻相关资料确定,相当一部分的疑难问题只能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了。 (一)四川铜元的先驱宝川局机制方孔钱光绪通宝究竟铸于何时?铸量多少?当时的制钱冲压模具是由国外提供,还是由国内自制? (二)大清铜币中心川丙午十文近年已发现有黄铜质地者,据分析系试机币.中心川丙午二十文有否黄铜质地者?铸地亦待考。 (三)大清铜币中心川滇二十文实际铸量有多少7为什么外径普遍大于中心川二十文? (四)光绪元宝当三十铜元准确的铸造日期及铸量如何?目前关于此币说法甚多,哪种较为可信? (五)民国15年(1926)与19年(1930)边铸川字当百背生活过高铜元铸主及铸地,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54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民国时期四川铜元铸行的独特历史背景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