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铜元史,一般认为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创铸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止,历时五十年。五十年中生产的铜元数量极其巨大,版式极为复杂,其中不乏珍贵的品种。 过去的钱币界对于中国铜元中享有盛名的十大珍品,曾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它们分别为:安徽方孔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吉林辛丑二十个(币中的个字为繁体)、奉天中花十文、四川光绪当三十、广西光绪十文、江西辛亥大汉、安徽九星十文、袁像大面型十文、哈尔滨兵舰壹分。其实,十大金刚的说法,是有欠妥当的。且不论上列十枚铜元是否能构成中国铜元的前十名,即将有同等稀见度的其它铜元再搞它几个十大金刚也难以囊括。不过,上述十种铜元毕竟是着名的珍品,本文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安徽方孔十文铜元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仅见红铜质。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皖;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安庆银元局内开铸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系安徽铜元中的初铸品。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在现存档案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不过,根据它存世极稀及制作精美的特点,人们便将其定为试铸样币。它之所以未被发行,很可能是因为中间凿有方孔,制造时容易损坏机器和颇费工时的缘故。这一点,在直隶总督李鸿章《机铸制钱亏损工本无法筹补》的奏折中,可以获得间接证明。其奏略云:查阅造成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惟机器时有损坏,极费工力。缘西洋造钱,系属平面,中无方孔,压成较易。今以西洋机器造中国钱式,须另添打眼挺杆,由钱模正中穿透,始能撞出钱孔。地位殊窄,撞力过大,挺杆上下与钱模互相磨触,最易伤损。每日每座机器,模撞修换数次及十数次不等。人工既费,成数亦少(《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下册,567页)。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 二、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黄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据资料记载,江南省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西厂开铸铜元。翌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东厂也开始铸造。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建一厂,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中厂,增铸铜元。次年七月,复于扬州设一分局,鼓铸铜元。同时,还就上海制造局内附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归并扬州、上海两局,将机器移至江宁(今南京市)另建一厂,于第二年竣工,名为江宁户部造币厂。上列各厂所铸造的铜元,币面上缘均铸江南省造。因此很难准确断定江南甲辰二十文为何厂所铸。不过此币干支纪年文字为甲辰,表明它是光绪三十年(1904)所铸。这样就排除了甲辰年以后建立的造币厂铸造此币的可能性。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见两枚。其中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孙鼎先生捐赠。另一枚为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法国人)收藏,归国时携往巴黎。 三、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仅见红铜质。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下缘铸制钱二十个,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 此币面背图案设计,基本仿照吉林光绪银币。在中国铜元中,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是别开生面的名品之一。首先,在图案设计上,此币可谓是标新立异之作。中国铜元的图案,从没有在正面铸万年青图案的,更没有在英文字外饰以线框的。其次,此币面值为二十文,但它的直径和重量仅与五文铜元相等。按常例,二十文铜元的直径为3.2厘米,而此枚铜元的直径仅有2.3厘米。 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由于没有直接有关的史料,所以人们只能依据它的特点,推测它为试铸小样币。 据记载,吉林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原吉林机器官局改建为银元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于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此币币面干支纪年为辛丑,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这也许说明了它是吉林省在正式铸发铜元的前一年所铸造的试样。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曾为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据悉后由陈氏转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枚为已故钱币专家骆泽民先生所有,现由其长子骆骏生先生珍藏。 四、奉天中花十文铜元 奉天中花十文铜元,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奉天省造,下缘铸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奉;背面中间为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奉天省,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长花星。根据背面龙纹不同,可分立龙和坐龙两种版别,均为红铜质。 此币的铸造详情,尚未发现直接的记载。笔者认为,它很可能是一枚初期试铸币。首先,此类铜元存世极为稀罕,这是试铸币的共性。其次,从传世实物来看,奉天省所铸的铜元,均铸有干支纪年,这可以认为是奉天省铸造铜元的一种定式。而这枚中花铜元却未铸干支纪年文字,也许可以解释为它是定式尚未形成之前的铸品。 据史料记载,奉天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造币厂,铸造光绪元宝铜元。另据传世实物来看,在奉天省铜元中,干支纪年最早的是癸卯。这一年是奉天造币厂落成的一年。如果前面把奉天中花十文铜元定为初期试铸币的推断是合理的话,那么,它的铸年应与奉天癸卯纪年铜元相同,而试铸时间当更早些。换句话说,它是奉天省最早铸造的铜元。 奉天中花十文银元,无论是立龙版还是坐龙版,存世均极稀见。以所见而言,传世各为两枚。上海博物馆和已故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分别藏有一枚立龙。马定祥先生和法国籍人邬德华先生各藏有一枚坐龙。 五、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 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按背面龙图不同,可分立龙版和飞龙版两种。立龙版者,正面中央铸一花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四川省造,下缘铸当三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源;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 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十字星。飞龙版者,正面与立龙版同;背面中间铸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一道,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四川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在省城(成都)机器局附设成都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次年,又兴建铜币厂,专铸铜元。四川省铸造的铜元,按币面上缘所铸的纪地文字,可分四川官局造和四川省造两大体系。四川当三十铜元属于后者。由于四川省的造币机构有增设和归并的情况,且缺乏记载较详的文献资料,所以,题名为四川省造的这类铜元铸于何厂、何时,目前尚难判定。按照传统的先后排列法,此类币历来被置于四川官局造铜元之后。虽然前人对此种排列没有作过什么说明,但看来这还是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枚当三十铜元,其具体的铸造年代当在光绪三十年(1904)。 四川当三十铜元,是未被获准发行的试铸币。未被获准铸发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三十的币值不符合户部关于铜元铸造的规定。中国的铜元,在初创阶段,各省是各自为政的,成色、图案参差繁杂,币制十分紊乱。清政府曾不断对币制进行整顿,力图划一。虽然收效不大,但还是显现了渐趋统一的趋势。四川当三十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间,已处于光绪元宝铜元的后期阶段。根据户部的要求,当时各省铸造铜元,须援引广东成法,成色、图案及面值以广东省铜元为标准。广东省铜元的币值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等。显然,四川当三十铜元的铸造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此外,在清代的铜元铸造中,面值当三十者,唯有四川一家。看来,在铜元面值问题上,其它省份的造币厂都是循规蹈矩的。 四川当三十铜元立龙版和飞龙版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均极稀贵。红铜立龙版者仅见两枚,红铜飞龙版者共见四枚,黄铜立龙和飞龙版者各见两枚存世。据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全套,系已故钱币收藏家罗伯昭先生捐献。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立龙和飞龙版各一枚,前者为已故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赠;后者为罗伯昭先生捐献。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55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铜元中享有盛名的十大珍品(上)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