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 ,也统一了货币 ,规定黄金为上币 ,单位镒( 合 20 两);铜为下币 ,单位 半两 。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 , 初为国钱 ,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 ,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 ,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史记 平准书 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成色年代:公元前336--221年。秦灭六国后,以秦币为全国货币,秦半两成为与上币黄金对称的下币,铸行全国。秦半两与前述先秦半两相比,其面文高而狭长,略呈弧形。外形是外圆孔方,面背无廓,形制与钱文精整。 秦朝钱币特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钱币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它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时铸币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 西汉 ( 公元前 206 一公元 8 年 ) 西汉初期 ,沿袭秦制 , 仍用半两铜钱 ,但名称和实重已经脱离。吕盾二年 ( 公元前 186 年 ) 锦八镰半两。六年 ( 公元前 182 年 )又减草 , 铸五分钱。文帝五年 ( 公 元前 175 年 ) 铸四镰半两。武帝建元元年 ( 公元前 140 年 ) 铸三株钱 ,五年又行有郭半两 , 亦名三分钱而元持五年 ( 公元前 118 年 ) 改铸五妹。五镰钱大小轻重适宜 , 深受理欠迎 ,一直、沿用七百余年 ,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汉朝钱币特征 汉承秦制,只是这时黄金只作为宝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日常交流中专用铜钱,铜钱的地位也就愈发重要了。 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 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同,名称相同。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半两、三铢、五铢。 汉半两的重量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半两钱,身小肉厚,文字也没有规则,大家认为这类半两是汉初半两。汉初半两钱是比较大样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几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的种类就多了,普通五铢钱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这是和以前的钱币所不同的。五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别。它的特别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它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 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除形制特殊的钱币外,几元钱即可买到一枚,而使用了几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铢钱就是达数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将五铢改为三铢的。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灵帝这时曾铸有一种四出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直达边缘。当时就有人说铸成此钱政权必四道而去,后来果然黄巾起义,扒翻刘汉统治。 新莽 ( 公元 7-23 年 ) 王莽从公元 7 年摄政到新莽统治 , 十余年间 ,托古改制 , 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第一次在居摄二年 , 以错刀、契刀、大泉五十 ,与五铢并行 : 第二次在始建国记年 ,废错刀、契刀、五妹 ,以 小泉直一与大泉五十并行;第三次 , 在始建国二年,行宝货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 名目等级繁杂造成币制混乱,第四次在天凤元年 ,罢大小钱 ,更行货布、货泉。 王莽的币制改革是失败的 , 但养钱制作精良 , 为后世所称道。 莽朝钱币的特征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激化了,西汉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中。这时候,上层毫强地主的代表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汉成帝起,王家就有九个人封侯,连王莽在内有五个人做了大司马,朝廷大权几乎全部归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为王家任用的人。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马后大封亲信,这些举动得到刘、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础后王莽便废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钱币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居摄二年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铸造契刀、错刀、与五铢钱并行。第二次改动币制在始建国元年,罢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用大小钱。大钱值五十,另铸小泉直一。第三次币制改动在始建国二年,行宝货制。宝货制的内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银铜龟贝;六名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王莽的宝货制最后完全失败了。老百姓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制度,流通时必定头昏眼花,布币十种一级只相差一铢重,很难辨别,到于龟贝之类的货币就必须随时测量。引起诸多麻烦,所以民间拒用宝货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废龟贝布属,复行大小钱。第四次改制,废大小泉,改用货布、货泉两种。大钱五十行久,令民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近六年。 王莽的币制虽然失败,而且只行于一个很短的时期,但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钱币的一个高峰。 莽钱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是青铜铸的。错刀的黄金划环部一刀二字,又称金错刀。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三字。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钱。解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一刀平五千数枚,现在一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币5000元左右。契刀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测7.3厘米。错刀重大约20至40克,契刀重约16.4克。 另外还有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十布筹码货泉与货布。王莽的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干外,其余的十三种价值都大,中布六百和壮布七百价达人民币2000元至4000元不等,而壮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币1.5万元。 莽钱虽然版别多,但铸造工艺讲究,大体上钱文都是以悬针篆为主,制作精细,铸币轮廓斜削,笔划细挺 流畅,布局匀称。莽钱伪品较多,普通的:大泉五十无伪品,但是币背有星、月纹、吉语等这类大泉五十也有伪品。 东汉(公元 25-220年) 东汉初年使用王莽货泉,到光武帝建武十六年 (公元40年)才复行五铢钱。在此之前,淮阳王刘曾铸过五铢,史称更始五铢。公孙述则在四川铸过铁五株钱。东汉后期币制混乱,出现剪边五铢。俗称女钱。中平三年 ( 公元186年) 又铸四出五铢。 汉政权最后一次铸钱则是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熔毁五铢及长安铜人、铜马铸的小钱。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57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谈谈秦汉时期的钱币发行情况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