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元代,纸币成为流通中的基本货币,铜钱在流通领域中已不占有主要地位。元代铸钱以武宗至大年间和顺帝至正年间为两个高潮期,尤其是顺帝所铸的至正钱传世数量较多,钱郭整齐高峻,文字遒劲、秀丽,是元钱中最为精整的。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所谓供养钱为元代所特有,是寺观所铸的供佛之钱。面文有多种,有的与正用钱接近。 元未有许多起义军也曾铸造钱币,张士诚铸天佑通宝,韩林儿铸龙凤通宝,徐寿辉铸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铸大义通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曾铸大中通宝。 明代一直是大力推行纸币,钞为主、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明代白银的使用更加广泛,嘉靖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所以明朝铸钱也不多。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颁行洪武钱制,铸造了五等币值的洪武钱,背文复杂,有纪地、纪值、纪重几种。洪武之后的永乐、宣德、弘治三朝铸钱极少,仅有少量小平钱。到了嘉靖时又开始大量铸钱。穆宗铸行隆庆通宝小平钱,制作较工整。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铸万历通宝,传世较多,分小平、折二两种,多为铜质;熹宗时铸行天启通宝,并补铸了光宗的泰昌年号的铜钱。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国势更衰,钱法也极其混乱,崇祯钱币值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种,但版制却多达百余种,背文极其复杂。 明末天下大乱,爆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同年张献忠铸大顺通宝。兴朝通宝系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1647年所铸,有大、中、小三等。 明亡之后,明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南明,其中鲁王朱以海铸大明通宝,福王朱由崧铸弘光通宝,桂王朱由榔铸永历通宝。 清初的三藩也曾铸钱,其中吴三桂铸利用通宝、昭武通宝,耿精忠铸裕民通宝,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清朝的钱币,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额用银,小额用钱,但是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朝的铸钱在最初的两百年间,是沿袭两千年以来的传统,采用模型铸造制钱,到了末年,才开始仿效外国,用机器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 满人在入关之前就开始铸钱。1644年清兵入关之后,沿袭明朝旧制,在京师设工部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形式,称为顺治五式。康熙钱分两种,在北京所铸的,采用的是顺治四式,外省所铸的是采用顺治五式,即满汉文线。雍正以后,制钱一般都采用顺治第四式。雍正钱一般形制规整,较为精美。乾隆时,内地各局略有增减,同时又在新疆设立钱局,所铸钱用红铜,背后有回、满文纪局,与内地的黄铜钱不同,所以又称红钱或普尔钱。嘉庆道光年间,因白银外泄,银价上涨,加之铜运艰难,铸钱成本升高,铜钱出现明显减重。 到了咸丰年间,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国内南方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为筹措军费,推行膨胀通货的大钱政策,同时国内的铸局也大为增加,大量铸造咸丰重宝、元宝等大钱,版制种类之多,为清钱之最。同治年间铸钱很少。光绪年间铸光绪通宝、重宝,钱多轻薄不足重,后来又出现了用机器制造的制钱。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铸造了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开我国机制铜元之先河,由于机制铜元质划均一,图案精美,一面市就大受欢迎,于是各地竞相效尤,纷纷设厂造币。此后机制铜币逐渐取代了制钱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 宣统年间,铸宣统通宝,小平钱,此时,由于机制铜元的兴起,方孔圆钱铸量很小,全国只有几个钱局铸造。 清末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军自咸丰三年(1853年)攻入南京后,开始铸钱, 太平天国既是国号,也是年号,其国字从王不从玉,钱币称为圣宝是受其宗教纲领所影响。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65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元明清三代的钱币铸行特点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