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套金币建国30周年发行于1979年国庆前夕。发行数为七万套,四枚一套,枚重1/2盎司,面值400元。纪念金币由中国银行和香港宝生银行代理行销、港澳及世界各地的钱币商、收藏家和爱好者纷纷向经销处预订,认购踊跃,这标志着中国金币首发成功并开始跨人世界市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使用金币了。黄金作为铸币,以春秋晚期楚国铸造的郢爰为最早,郢是楚都(在今湖北江陵),1971年湖北江陵纪南城东南的郢城出土了一块郢爰,残存一个半印记,重17.5克,成色97.5%,郑爱始铸于江陵之郑,始得物证。 古称楚金为南金(见《诗经鲁颂泮水))、又称汝汉之金(见《管子》)。有关楚金最早的出土记录为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沈括将郢爰识为刘主,当时也未认识到是楚金。直到清光绪年有金石学家方濬益及古物收藏家袭景张始释读其为郢爰。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安志敏和日本学者林巳奈夫又将爰重释为爯(称)字,近年又有学者释作易或换,否定了郢爰为郢称之说。但是爰为货币之单位名称似无误。 楚金币有龟版、圆饼、板瓦三种形状,上有印记,或一印、二印至数十印,印文有方有圆,以方形见多,排列皆无定式,印文系用铜戳捶打而成,所以古人较形象地称作印子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打印郢爰的青铜印模,系山东峄县逼阳城出土。 楚金中除郢爰外,还有陈爰、卢金、隔爰、鄟爰、鼒爰等,实为楚地方县级铸造,数量远比由中央王室铸造的郢爰为少,且铸时稍晚,约在战国时期。 历年出土的楚金币大多集中在安徽、江苏、河南一带,但整版的出土极少。1969年安徽六安陈小庄出土的两件分别重268.3克和269.8克,每块面上打有郢爰两字的印记十六个,这是建国后整版郢爰的首次发现。若论枚重之冠的则为1982年江苏盱眙县穆店公社南窑庄出土的两件,重达610克有54印,另一件亦重466.3克有35印。最多的一次出土是在1986年寿县东津乡周寨村周家油坊,共42件,计10050克,还不包括伴出的大量碎金。 陈爰较大一次出土是在1972年陕西咸阳窖店公社西毛大队路家坡村,共出土完整的陈爰八块。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村出土一批楚金中有一块隔爱。 上海地区在战国时期曾是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1959年嘉定县外岗战国墓出土了陶质郢爰,属冥币,但反映了郢爰曾在上海地区流通的事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本市也征集到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移交来的3块郢爰,一为一印半,余均为一印,不知是否为本地出土? 根据出土实物,我们了解到,郢爰在古代实际使用中可随意凿割,实为称量货币,印记的多少并非表示价值之大小。郢爰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较为繁盛的商品经济。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67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楚金币——“郢爰”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