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至北宋为金属铸币阶段。这一阶段把金、银、铜、铁、锡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币,成为货币的主体。这一阶段又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商末至战国末期为仿形货币时期,如铜贝、仿一农具搏和仿刀削的铸币。《诗经周颂》记有:命我众人,痔乃钱搏。这里的钱和搏都是农具。古代的空首布就是仿钱(铲)的形状铸成的货币.空首布是我国最早的铸币之一,铸行于春秋时期,使用范围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周、晋、郑、卫等国。随着商业和财富的影响,空首布逐渐取代了贝币。仿刀削铸币即是形似刀的铸币,如齐法化刀,又称三字刀。《考工记筑氏》记有: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洲削是长刀有柄的小刀,青铜或铁制成。六合成规是指六个合成一个圆形。如果取任何六枚齐法化刀使它们首尾衔接,都正好组成一个圆环,可见铸造技术是非常标准的。法化是国家法令在货币上的表现,有近似国币、法币的意义。仿形货币的最高形态是圈线,战国时期口钱的出现是我国币形制上的一大革命,标志着布币、刀币、蚁鼻钱等各种不同的铸币向圆形统一圆钱的出现给使用和携带都带来了方便。 (2)秦汉至隋是我国铸币由仿形转向统一进而开创记重货币的时期。其中,五株钱是我国历史上用得最久最成功的钱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圈钱的孔和单位并不统一,连秦铸的同钱的孔都有圆有方。秦统一中国后,将秦原圆孔的半两钱统一铸成方孔钱,并废除了各种刀币、布币等。为什么圈钱由圆孔变方孔?有几种解释:①古代人的宇宙观是以圆为天,方为地,方孔圆钱有天圆地方的意思;②由于秦始皇信方士,以求长生不老.故用方孔铸圆钱;③古钱的内方为市井,外圆为城市,代表了市井商贸和城邑政权;④外圆内方是借周流四方之意,故而钱也称泉,既可以减少钱的磨损,又便于加工。这也可能就是它长期使用而不变,通行两千年的原因吧。到了汉武帝元狩五年,首次使用五株铸钱,更为方便,该钱从汉武帝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为止,延用了739年,期间有兴有废,品种繁多,尤其在六朝五株钱品种更多,仅《古钱大辞典》中就列出了42种。两汉实行政府铸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地位的巩固,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是一次重要的货币制度创立。 (3)唐至北宋为纪年宝钱货币时期。尽管在钱币上铸明年号不是从唐朝开始的,但从总的趋势看,唐以后的钱币绝大多数都铸明年号.记年宝钱的出现,首先是唐朝经济发展的需要,秦汉至唐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富强的大国,唐朝经济更加繁荣,突出反映大信用机构的发展和铸通行的铜币以及金银币。其次纪年宝钱的出现也是对前朝货币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一时期的钱币理论,主要集中在货币流通量的争论上。如刘秩提出:夫钱重者,犹人日滋于前,而炉不知加于旧。是说开元时人口较大增加,铸币炉并未增多,仅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原因,足使钱币日重。而户部尚书扬于陵认为,要保持市场所需钱币流通量,应疏通市场货币流通渠道,使之正常流转,要广铸钱币,增加货币数量,还要防止货币流出国外.陆赞则提出了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的见解,认为①货币是国家利权,必须集中铸币,不能分散发行,②钱币是先王所造。官之所为;③物之贵残,系于钱之多少;④政府操纵货币是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生.这些都是对前朝和当时货币流通情况的总结。唐高祖于武德四年首铸开元通宝,不仅大小、轻重百姓称便,钱文采用欧阳绚书写,含八分和篆隶三体,并且采用两、钱、分、厘等十进位制计算重量,废弃一了用株累计量,从而钱币也不再以重量名称了.这种币制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1300多年,几乎成了以后历朝方孔小平钱铸币的标准。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89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古代金属铸币的沿革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