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贝 贝之所以最早被选择为货币,绝不是偶然的。 海贝自然成形、质地坚固,又可以以个计算,加减方便,特别是其珍宝的属性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货币。据考古发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海贝已经成为货币了。1976年,殷墟商王武丁妇好墓出土了近7000枚海贝,说明海贝在当时已是普遍使用的货币。商代是以善于经商而得名的,商业的发达促使贝币被大量使用。我们在存世的商代甲骨文、金文中可以发现不少有关取贝、赐贝的记载,足以证明贝在夏、商、西周时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实物货币。 并不是所有的海贝都可用作货币。事实上,在中国,只有产于南海的小型齿贝才被当作货币。这与流人中原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可以知道那时中原与沿海地区已有来往。 贝用作货币,也可以在汉字的结构中找到佐证。凡是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字,如贵、财、赏、赐、贷、货、买(买)、卖(卖)等都与贝字有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贝已经具有货币的职能。 为了携带方便,贝币的背面多磨有穿孔。根据穿孔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1)小孔式。流通于夏商时期,穿孔较小,直径在2毫米左右。(2)大孔式。流通于商代早期和西周中期,穿孔较大,直径在3一8毫米之间。(3)磨背式。流通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背部几乎完全暴露。这种贝币较多见。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每5贝穿成一串,两串即一朋。 2.青铜贝 海贝产地遥远,且只能通过贸易、交换和纳贡等渠道流人中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海贝供不应求,于是,人们便开始用其他材料模仿海贝的形状来仿制贝币。今天我们看到的石贝、骨贝、陶贝、玉贝、蚌贝、龟贝等就是当时的仿制贝币。到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技术日益成熟,顺理成章地用青铜铸造货币。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商代青铜贝币,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代墓葬和山西保德林遮峪商代墓葬中出土的100多件。其中保德铜贝被中国人民银行制成纪念币,足见其意义重大。 青铜贝基本模仿天然海贝的形状,贝面凸起,并铸一道齿槽,没有铭文。它是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演变的重要环节,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诞生最早的金属钱币。 3.金银贝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贝币又有了新的成员,用金银制作的金银贝成为统治阶层赏赐、进献的佳品。金银贝发现于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包括金贝3枚,银贝4枚。它们的形状模仿海贝。金贝大小相同,含金量92%,重3.14克;银贝形似磨背式贝币,表面有银的氧化层。另外在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还发现不少包金贝、鎏金贝、贴金贝等,是晋、鲁、魏等国的铸币,形状与磨背式贝币相同。 金银贝出土很少,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金银贝都有厚厚的包浆,与正规出土的金银贝有所区别,而且价格不菲,收藏者购买时要仔细辨认。包金贝是比较多见的,价格在1000元之内。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89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盘点先秦钱币(下)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