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李唐皇朝建立。于高祖武德四年(621)始铸开元通宝,径25毫米,规定每十文(枚)重一两(合今制31.25克,称小平钱).从而结束了秦汉以来800余年的铢两称谓,开始实行一两十钱,的铸钱制度,从此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它的文字、重量、形制成了宋元明清历朝铸币的楷模。开元通宝承前启后,成为中国铸币的一座里程碑,其影响远播东瀛、高丽、安南。唐朝先后铸行开元通宝钱200余年,不仅铸期长数量大,铸地遍及全国,而且版别繁复,其中有背饰日、月、星、云纹的。 开元通宝钱文是唐初书法名家欧阳询制词并书,笔法险劲,结体端庄,似隶似篆,史称八分书(八分书一词,自唐至今并无一个确切的界限,今日书界归于隶书论),但它不是年号钱。到唐中兴,玄宗李隆基在713年倒是用开元为年号,历29年。 武宗会昌元年(841)铸有一种新的开元钱,背加铸郡名,有昌、京、洛、益、荆、襄、蓝、越、宣、洪、潭、兖、润、鄂、平、广、兴、梁、梓、福、桂、丹、永等23种,但其中背昌不是郡名,它是扬州节度使李绅取会昌年号的昌字,属纪年,其中永字最稀少,其次是桂、丹、平、福。 开元通宝还有金银质的,形制与铜质行用币相同。金银钱不是流通货币,是皇宫帝后吉庆赏赐用的。 除开元通宝外,唐朝还铸有5个年号钱: 1.高宗乾封元年(666)铸乾封泉宝,隶书旋读,径25毫米左右,属小平型,重约5克,一年后停铸,故较少见。 2.肃宗乾元元年(758)新铸乾元重宝,以一当十。第二年又铸当五十的,其标识是背面外郭内加一细圈,俗称重轮乾元。乾元钱开了两个先河: (1)称重宝;(2)将动物饰于货币上。有一种中型的乾元重宝,背穿下饰一飞禽,雅称瑞雀,有吉祥之意;较少见,有背云纹的称祥云。今传世的乾元重宝钱大小参差,轻重不等,以小平型最多。 3.代宗大历年间(766一779)铸大历元宝,小平,隶书旋读。 4.德宗建中年间(780一783)铸建中通宝,小平,隶书旋读。 第3、4两种钱,文字灰暗不清晰,铸工粗糙,以前稀少,近年来较多见。中原及江南地区的唐宋窖藏钱中发现极少,多产于新疆,可能是唐代地方所铸,或因戍边军响的需要而铸。 5.懿宗咸通十一年(870)铸咸通玄宝,存世极罕。这应与当时旋铸旋停有关,或许还在试铸之中。小平,隶书直读。此钱与初唐开元相较,字不工,铸欠精,毫无美感。玄宝之称谓可算奇异,在中国方孔铸币中绝无仅有。古玄、元两字相通,《易坤卦》天玄而地黄,《千字文》首句天地元黄 可证。近人俗称黑色为玄色,亦谓元色。故咸通玄宝即咸通元宝,有唐代第一泉之誉。罗伯昭得过一品,传世熟坑,红铜色,没有锈斑坑垢,显得平夷而钱文肥,显见进人流通磨擦所致。配置红木盒,上铭赞词,称极罕,谓唐代第一泉。可见罗氏对咸通玄宝珍视之程度。该钱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唐代时还有两种钱币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是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所铸的得壹、顺天。史思明在759年潜位称帝,潜号应天,后改顺天。在洛阳销熔铜佛铸得壹元宝,后因得壹有短命的含义,改铸顺天元宝。每枚当开元钱百文。旧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言。得壹元宝径36.8毫米,重20克,顺天元宝径36.5毫米,重16.8克。顺天稍多,今价位在百元以下,得壹钱较少,故价也高。10余年前300元可购两钱,今日只够买半枚得壹钱了。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91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纪值古钱的里程碑——开元通宝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