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带来的价格下跌,已经被拍卖纪录所证实,成为人们的共识。诸多拍卖行的做法几乎都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价格调整。在这个时候,香港佳士得却异乎寻常地推出了一个罕见的高价:在其今年秋拍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曾梵志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估价超过3000万港元。 表面上看,佳士得的专家为此说了许多画作内容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幕后是不是有不为所知的苦衷?难以揣测。但是,香港佳士得此举是一个“反潮流”的做法,则是毫无疑问的。在当代艺术大势不妙的今天,在一片降价风中,佳士得顶风而上,要试一试市场的底线在哪里。 这就涉及到降价怎么降、价格调整的尺度是什么?观察价格的基本方法,就是价格比较,类似于股市的价格分析方法。用曾梵志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拍卖价格来做比较的。都是曾梵志的作品,好比是一个股票,有的成交,有的流拍,通过价格比较似乎可以看到,估价千万元是一道关口。 其实这里大有问题。看一看所有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从低价的到高价的都有,但往往其中有断层,从几百万元一下子跳到近千万元。并不像个股,价格再涨涨跌跌,总有连续性的轨迹。那么,艺术品的这种价格断层说明了什么? 这恰恰说明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的买家完全不同于股民,说明了买低价作品的与买高价作品的,是不同的买家群体。将这两种价格拿出来互相比较并不合适,因为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这两个市场感兴趣的,虽然是同一个艺术家,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是在拍卖会上形成的,拍卖会的体制决定了,这个价格的产生有许多偶然因素,比如买家是不是特别喜欢这个作品,是不是特别爱争做第一,是不是正巧有事不能到场等等,甚至拍卖场上的空间、色彩、人气等,都可能成为一个拍卖纪录的诞生的诱发因素。因此,用股票价格分析的方式作比较,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当然,佳士得的高估价,绝对是对当代艺术价格底线的考验,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795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秋拍不济市场底线你敢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