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我们对“人格”二字越来越陌生了,沽名钓誉似乎成为我们的伟大理想。因此,把书法组织大小职位的获得,当成了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年轻的平民作者表现出来的不屑,甚至是凌辱、欺诈,当成所谓的一种“时尚”。凡此,无不彰显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的低下和道德的沦丧。其实,中国的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史,我们对颜真卿、傅山的推崇,对秦桧、蔡京的蔑视,清楚地证明了社会要求精英知识分子应该恪守的人生原则是什么。 书法史是中国文化延续的记录。在20世纪中叶,保持着传统知识分子心态的马一浮躲开红尘,隐居西湖,梳理传统文化,又秉笔作书,取得了令学界、书界耳目一新的学术与艺术成果。遗憾的是,马一浮生不逢时,再次遭遇文化激进主义的冲击。但与50多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冲击使用了具有政治意味的“复古主义”之剑,年老体弱的马一浮来不及躲藏,就被刺中要害,含冤离世。“人格”是不容易维护的,许多时候是需要以生命为代价。 评价书法家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可怕的价值取向——拍卖行的成交价格。这是一种世俗认同,本不该大惊小怪。只是一切矫枉过正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反思历史的错误时,在庸俗社会学的作用下,所谓“品牌”,所谓“注意力经济”,所谓“市场卖点”,不分青红皂白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其势汹汹。人的固有原则遭到残酷的瓦解。文坛有汉奸作家周作人、胡兰成走俏图书市场,书坛对郑孝胥、汪精卫之流频抛媚眼,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基础就这样宽容了稀奇古怪的事。 作为精英文化的书法艺术面对市场,总会表现出十分滑稽的样子。有时是书法家滑稽,有时是书法本身滑稽。为了迎合什么,两者都在拼命表现自身的不同寻常,门第的高贵,师承的渊源,“大人”的评介,社会的影响。似乎缺少这些,书法家就不成其书法家了,书法艺术也不成其书法艺术了。所以,时下一些人“顿悟”了,他们把学书的功夫用在书外,先捞官、捞钱,然后再以此为条件,进入书界,捞取功名,可谓一箭几雕。值得警惕的是,脆弱的书坛抵御不了这种诱惑,便使艺术掺入了许许多多的非艺术因素,令有良知的书法家们只能扼腕叹息。 21世纪,我们必须强调书法的“人格”与“人格”的书法。书法一旦与人的生命意识、人的高尚情怀发生分裂,结果只能是,在获取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时,势必导致对社会从众心理的认同,对真理与正义的抛弃,从而贬低书法艺术的存在价值。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37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书法的人与格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