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是动荡分裂的时期,币制也很复杂。一方面,继盛唐之流风余韵,一部分钱币采用仿开元式,力追典雅端凝之风格。另一方面,政权分割,钱币种类繁杂一一隶、真、行、篆乃甚童稚体并现;铜、铁、铅材俱用;大钱、小钱并行。繁杂的钱币透析出一种乱世之气。 五代的第一种钱,就是后梁开平年间(907一910年)铸造的开平通宝。这种钱与唐代钱文风格迥异。开字有别于唐开元之开,人称关门开。这种钱有人称为隶体。方若《言钱别录》则称:开平大钱书体隶而近夫真,嗣自成十国风气,积渐而为真书。仔细比较,开平通宝有一种野逸之气,与法度谨严的唐开元不同。开平铸主是以狡诈残忍闻名的朱温。蔡养吾《中国古钱讲话》称此钱书法败劣,很可能是他们太祖皇帝朱温的御笔。其理由是一一朱氏篡唐,前朝失节大臣、改事新主,位居要津的比比皆是,他们多系科甲出身,任何的书法也要胜此钱文千万倍,并非朝中无人捉笔,再者为朱氏铸钱的乃是前朝旧监,往日精练的员工,不致星散无余。怎么说也轮不到书法恶劣至此的人书写钱文。这是一种推测。《宣和书谱》云:梁太祖批答贺表行书,字体纯熟。在五代君臣中朱温应被称为善书者。或许当时戎马倥偬,仓促成钱而别具风格。 后唐铸天成元宝,后晋铸天福元宝,字体在隶楷间,瘦劲、方头、撇笔重拖,颇具当时写经体的某些特点。而后汉的汉元通宝、周元通宝均是采用开元钱制范,人称改范钱。 十国中,据于四川的前蜀、后蜀铸钱种类较多,铸造也称工整,但多系仿开元式的。铸有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及广政通宝、大蜀通宝等钱。从钱文书法角度看,可称道者少。四川一带地理位置偏僻,五代七国时不少文人墨客迁居此地,但这里的钱币收藏并没有被当作美术品来处理,其原因也许如彭信威所言:到底是小朝廷,不能兼顾。只有光天元宝之钱文光字以行书入钱,颇有创新之意。蜀中钱一味仿开元式,概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据史书记载,前蜀所用当唐名臣世族,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钱币也不例外。 闽王审知铸有各种开元钱,有小平、当十两等,分铜、铁、铅三种。铅质平钱背福、闽等字,仿会昌开元式,过去一度被认为是会昌开元。开元当十大钱字大而不工,且省笔缺画,开字关门,背有星文、月文、闽字,其铁钱一种,闽氏俗称铑钱。闽王延曦还铸有永隆通宝大钱。《钱汇》云:王审知开元大钱字兼真隶,字体与永降通宝相类。的确,二者如出一人手笔。而通字兼有行书笔意。王审知开元大钱和永隆通宝虽失之不工,却有雄浑之气,钱文无温文尔雅之美韵,却见粗野猛厉之犷劲,给人以不衫不履,奔放高古的感觉。《药雨古化杂咏》诗云:永隆书法率远古,八闽钱风质胜文,纵使真隶极摹拟,拙难学到易区分。这种书体有称之返童体者,盖字体从古隶而无俯仰波磔,笔画随意,若儿童书写不失天真。有人说王氏好鬼神信巫道,返童体铅钱面文很可能出于道士之笔,王延曦之弟王延政曾称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铸天德通宝大钱,文隶书,透逸多姿,波磔分明。而一种天德重宝,背殷字,文楷书而略带行意,欹侧骏发,不落窠臼。天德钱均是珍罕之品,《药雨古化杂咏》云:天德人间几个传,宝分通重各争妍,盛朝制作谁推重,乱世文章偏值钱。王荫嘉曾撰文评十国闽钱说,钱如人之不同面,版别多材质杂,而后世爱好古钱的人反而观感赏叹,生无穷之兴趣已。 马殷割据湖南。朱温篡唐,封殷为楚王、天策上将军,因作天策府宝,这是古代的纪念币。文楷书,点画分明,端雅庄重。他的隶书钱在古代隶书钱中比较有特色。乾封泉宝,乾元重宝都是难得的珍品,声誉日隆。特别是乾元重宝,四字隶书结体端方正整,意味醇郁浑雄,格局博大开张,表现一种静态构筑意趣,端穆中不乏动势,古重中含有秀气,正所谓方而不板,正而不滞,体现了古拙、工巧的奇妙结合。马殷乾元的字文风格竟和千年后的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未,刘隐占有广东,后奉朱温为正朔,铸钱多种,有开平元宝小铅钱等,公元917年刘隐之弟在广州称帝,号大越,改元乾亨,后又改国号为汉。刘氏铸钱颇见草率,也有称之童稚体,这些钱与盛唐开元的工稳相比较倒颇具稚拙的意味,这种变体字,如孩童涂鸦,率意中见情趣。 十国之中,南唐钱最有特色,书体多,铸制精。篆书钱有永通泉货、唐国通宝、开元通宝等钱,其永通泉货,笔意凝重,线条沉着有力。唐国通宝、开元通宝则圆活舒展,姿荣态秀。篆书开元有铁质一种,据记载是徐铉手笔。但南唐铁质篆书开元迄未得见。隶书钱有永通泉货、唐国通宝、开元通宝等。隶书永通泉货一品,也是大钱,笔画粗壮,淳厚朴茂。有一种泉字竖钩右提。《药雨古化杂咏》赞永通泉货篆隶二品。其一云:一朝钱有一朝风,唐国篆书证永通。其二云:他日好奇书别字,有泉记取反成钩。楷书钱有铜铁两种保大元宝背天,唐国通宝钱等,都很精美。南唐钱币书法承前启后,诸体并用,铜铁杂行,对宋代的影响很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开对钱之先河。唐国通宝当二初铸品,铸制精美,背上或有巨星,有篆隶对品。而南唐开元通宝篆隶钱中有不少钱文,大小、轮廓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法,是比较标准的对钱。 另外,唐末五代初期的刘仁恭、刘守光据燕地近二十年,铸了不少钱。二刘是贪得无厌的割据者,据载,刘仁恭尽敛钱于大安山,凿穴以藏之。敛藏的是历代的好钱,而以泥钱劣币置之市上,强民行之。刘仁恭铸造的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均有铜铁两种,铜钱钱文端润可观。刘仁恭还仿旧范翻铸了铁质货布、铁质顺天(背星、百、千等),字体昏味,点画狼藉,面目不一,曲折地映射出当时动荡难安的历史背景。刘守光称大燕皇帝后,改元应天,铸有应天元宝(背万字),应圣元宝(背有拾字),乾元重宝(背有百字),三种钱应出自一人之手,文俱行书。行书入钱在古代钱文演变中是很有意义的。但这几种钱笔画靡软,多肉少骨。只看书法的话的确有墨猪、肉鸭之诮。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曾用五光十色一词来形容五代十国钱币,是非常恰当的。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65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钱币艺苑:五彩纷呈的五代十国钱币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