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宋徽宗赵佶是位造货能手,他的瘦金书钱大观通宝,文字深峻,一丝不苟,铜质细腻,精美绝伦,因此受到历代钱币收藏者的喜爱。大观通宝的名气很大,广受民间爱重,后世一再仿制,因此也有不少以大观通宝为钱名的非瘦金体钱。 有一种大观通宝被称为米书大观。米书即米芾之书的意思。米芾(1051一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人目之米颠。宋徽宗时米芾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米芾和苏、黄、蔡并称为宋四家,在书法史.上声名显赫。米芾主张自然得趣,贬斥安排做作,他的书法既有骏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气象,又有精到绝伦的微观妙趣,经得起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反复品味。观其书有激越跳荡之感,且点画挺劲,线条有力度与厚度。米芾的楷书作品以《向太后挽词》最为著名,此件作品以跌宕、跳跃的笔法,显示了他八面生姿的艺术特色,既有法度而不失疏放,有一种动态美。后人钱泳评米芾书法,谓之得驰骋纵横之势。 再看米书大观通宝钱,郭细字隽,四字风姿草然,纵横进锋,点画无拘无束,猛厉畅快,确有八面生姿之势,另有一番意趣。北宋大观通宝,据史载是徽宗手书,若米芾亦书则有与皇帝并列之嫌,况且米芾纵是徽宗时人但于大观元年已卒,并不具备书大观钱的时空条件。因此所谓米书是指此钱颇有米节笔意而已。此类米书大观据考证是金元时期之物,具体说是金还是元,钱币学家们有不同看法。 米书出现在钱币上,是因为米芾书法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包括米芾在内的宋四家等当朝名家墨宝在宋末已有上石,宋朝及金元时期学米书者不乏其人。著名的有北宋的米友仁(米芾子),南宋的吴琚、张即之,金朝的王庭筠(米芾甥)、吴激(米芾之婿)等。米芾书法笼罩一时,因此后人把他的书法反映在钱币上。 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认为,沿称米书的大观通宝是元代所铸。也有人称此钱是元朝前身蒙古汗国的地方铸币。因为金末改行纸币,贬值严重,民间拒绝使用,蒙古军占领金地之后,起用一些金代豪强,如张柔、史天泽等,在他们当政地区,很可能恢复前朝铜钱流通并且自铸钱。元朝行钞法,民间也多铸前朝钱。这些钱尤以大观通宝量最大。除米书大观外,还有大观通宝背半钱,大观通宝背雨点,甚至有行书文,草书文者,堪称洋洋大观,可见当时仿制风气之盛。这些钱和瘦金体大观一样,都是钱币爱好者钟爱的珍品。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65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宋钱之谜:对比米芾书法谈“米书大观”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