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银,今人往往就会联想到银元宝(当然还有金元宝),在现在的影视中和描绘古代人生活的图画中,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它的形象。所谓银元宝,通常是指马蹄(一说靴形)形的银锭。从出土文物可以得知,我国先秦时期就有马蹄形金锭(马蹄金),西汉时期又有麟趾金和袅蹄金,它们固然与后来的金元宝、银元宝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之间毕竟存在明显差异,至于元宝这一名称出现得就更迟了。 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先秦西汉虽有马蹄形金锭,却似乎没有马蹄形银锭。西汉以后一直到唐宋时期,都未见有马蹄形银锭,也极少见有明清时期常见的那种银元宝。现已出土的银锭,唐代多是长立方体形,宋代则多是束腰板形。但有一点与后来的元宝有较大联系,即唐宋时期的银锭也往往是五十两一锭的。 元宝本是在宋代钱文中经常见到的,如熙宁元宝、绍兴元宝等。元宝成为银锭的名称,据说始于元朝早期的至元年间(当时宋朝即将灭亡或刚刚灭亡)。《元史杨提传》记载:至元三年(1266,相当宋咸淳二年)杨提担任诸路交钞都提举,上书讲官库白银出入制度漏洞较多,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结果人们感到很方便。但元代人陶宗仪写的《辍耕录》所记与此有些不同。他说:至元十三年(1276,宋已灭亡,但残部尚在坚持),元军占领了宋朝都城后回师扬州,元军统帅伯颜下令搜检将士抢掠的银两,统一销铸为银锭,每锭五十两,在银锭铸上扬州元宝四字,回到元大都向皇帝进献。元世祖举行庆祝大会,将银两赏赐给王公贵族等。两处记载虽不同,但时间却较为接近,看来称银锭为元宝,始于元朝初期。 但是从出土文物看,元朝的银元宝的形状仍是束腰板状,与宋代常见的银锭形状接近。今人常看到的元宝形象,即两头翘起、形状像马蹄又有点像船的那种银锭,出现时间或许稍迟,大约在明朝以后。人们对这种马蹄状元宝的奇特形状感到不解:唐宋时期板状银锭既简单又便于装箱,到了明代为什么要改成如此的怪模样?这确是个不易圆满回答的问题,目前较有说明力的答复是:我国古代人习惯把钱系腰间,而马蹄状银锭是便于系于腰间的。 银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较为常见的有;五十两一锭的元宝、一二十两的中锭、重三五两状似馒头的小锞、重一二两的福珠。此外,大的银锭,最重的有达五百两以上的。除马蹄形的以外,还有饼状、条状和板状的小锭和碎银。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75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白银的形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