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但铜钱的铸行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铸行数量可观的铁钱(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铜铁钱之外,黄金和白银也部分地投入流通,发挥部分货币职能。宋朝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一开始就发行一百万贯,此后陆续增加。开始只限于四川,北宋后期扩展到别路。南宋几种纸币并行,高宗末年总数就达数千万贯,宋宁宗开禧年间发行量突破亿贯,南宋末年更达十亿贯以上。纸币之外,宋朝发行的钞引、便钱券和其他有价证券也具备部分货币职能,数量也以千万贯计。这样说来,宋朝的钱真可谓空前地多了。 宋朝的钱这样多,可当时的人偏偏又总感觉钱少,钱荒这个词就是宋代人发明的。钱荒成了宋代人们常常议论,而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从可以查到的资料看,最早使用钱荒一语的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他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上书批评某些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向皇帝进献大量铜钱,提到东南地区百姓家中已没有铜钱贮存,淮甸号为钱荒,刚上任的淮南地方官却用献钱来向皇帝献媚取宠。这以后,关于钱荒的议论常常出现,直到南宋后期始终是人们十分关注而又没能解决的问题。 宋朝人们对钱荒议论较多,但实际上钱荒在唐代中叶以后就出现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钱荒这个术语罢了。唐玄宗时由于交易中缺少钱币,开元二十年(732)和开元二十二年(734)两次下诏书,要求交易中要钱帛兼用,不准只用铜钱,不用绢帛(《册府元龟钱币》《唐会要钱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又下令:公私交易,十贯已上,即须兼用匹段(绢帛),不准专用铜钱(《旧唐书食货志》)。官方强迫百姓交易用绢帛代替一部分铜钱,显然表明钱荒较为严重。 钱荒现象的存在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唐代出现钱荒,或许还可以用钱币供给不足来解释,然而宋朝铸钱那样多,又有那样多的钱币的代用品,为什么还会出现钱荒呢?既然是钱荒,为什么金银不乘虚而入,重新完全回到流通领域来呢?更加使人感到困惑的是:既然是钱荒,铜钱的购买力应当较常时高,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从唐朝中叶到两宋,铜钱的购买力呈不断下落趋势(即以铜钱衡量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铜钱的购买力为什么应当上升反而下落呢?为什么以已经出现钱荒、官方已经下令严禁铜钱的销毁、外流之后,铜钱的销毁和外流依然严重存在呢? 看来宋人真是让人奇怪:造钱造得那么多却要喊缺钱,已经缺钱了还要把钱毁掉或运出境外,这多么叫人难以理解!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76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钱多”与“钱荒”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