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经济思想史书籍,您会发现一个怪现象,即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在货币问题上都有一种开历史倒车的见解,即主张废罢白银重新使用铜钱。例如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和清初思想家唐甄都持这种看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银荒说起。 唐宋时期出现过钱荒,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则出现了银荒。顾炎武就讲过他亲眼见到的陕西银荒情况,他说:当时陕西大丰收,却出现了民且相率卖其妻子的景象,至征粮之日,则村民毕出,谓之人市。他向当地长官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无法办集纳税所需白银,一个县每年有近千人卖身军营,逃亡自尽的又不知道有多少(《亭林诗文集钱粮论》)。还在明穆宗时,大臣谭纶和靳学颜就已经谈到银荒现象。谭纶说:天下之农夫织女终岁勤动,弗获少休(不能得到一点休息时间),每当催科竣急之时,以数石之粟、数匹之帛不能易一金(一两白银)。彼一农之耕,一岁能得粟几石?一女之织,一岁能得帛几匹?而其贱若此,求其无贫不可得也。(《谭襄敏公奏议恳切圣明久安长治疏》)。 靳学颜也讲,自从纳税用银,银独行则豪右之藏益深,而银益贵,银益贵则货益贱,而折色(指纳税用的白银)之办益难。而豪右者又乘其贱而收之,时其贵而粜之,百姓就会越来越困难(《明经世文编讲求财用疏》)。清康熙年间,唐甄描述江南银荒情况道:清兴五十年矣,四海之内,日益困穷,至于今,银日益少,不充世用枫桥之市,粟麦壅积,南濠之市,百货不行。以致出现谷贱不得饭,肉贱不得食,布帛贱不得衣的怪情况(《潜书》的《存言》《更币》)。显然,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废弃白银,就是因为看到了银荒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于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那又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会出现银荒呢?上引记载表明,银荒和钱荒一样,也是同税收密切联系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银荒的存在,主要表明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顾炎武就讲,如果在通都大邑即大都市实施赋税全部征银,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在遐陬僻壤、舟车不至之处征税,就是十分之三的税征收白银也会造成恶劣后果(见上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大抵只有东南沿海等少数地区,多数地区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一刀切式地全用白银纳税,而征税时间又那样集中,就难免有部分地区出现银荒,银荒的主要受害者是广大农民。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76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社会还需要铜钱,银也有“荒”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