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几乎在它出世不久就开始显示出它的问题。北宋四川交子交官方发行后约五十年,就发生了贬值现象。又过了二三十年,交子发生了严重贬值,于是被钱引代替。这在各种纸币中算是情况最好的。南宋的最主要的纸币会子的情况就要比交子糟得多,它们在创行以后数年中就发生了贬值。开始贬值尚不严重,开禧年间与金朝交战,会子就贬值到面值的二分之一以下。其他纸币如钱引、淮交、湖会等的贬值大抵比会子要更厉害。到南宋宝佑年间(1253一1258)钱引三界同时行用,总数达三十多亿贯,每贯只值七千五百分之一两白银。为了稳定民心,宋廷被迫又在四川恢复发行银会,银会的发行使钱引贬值更为加快,市井视之粪土不如(《可斋续稿救蜀楮密奏》),宋朝官方只好发行四川会子取代钱引。会子在景定年间(1260一1264)贬值到面值的三分之一(十八界)和十五分之一(十七界)以下,宋廷于是发行新纸币金银现钱关子,但新纸币发行以后不久,就又走上贬值老路。 与南宋南北对峙的金发行会子比南宋略早,在行用四十年后发生了严重贬值。此后因与蒙元交战,纸币贬值日益严重。于是不断改变纸币名称,以求恢复纸币的信用。据金人刘祁《归潜志》记,在短短十八年内,先后用过的纸币名称有:宝券、通货、通宝、重宝、宝泉、珍宝、珍会、珍货八种。但是,各种新纸币发行以后很快就贬值。宋朝大臣吴潜看到本国纸币贬值严重,非常忧虑地上奏讲金灭亡的教训:金人之毙,虽由于鞑(指蒙古),亦以楮轻物贵其末也,百络缗之楮,止可以易一(碗)面,而国毙矣。(《许国公奏议应诏上封事》)元朝大臣耶律楚材也讲到金灭亡与纸币的联系,他说:金滥发纸币,到最后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借鉴(《元史那律楚材传》)。 元朝正式发行纸币,应当从发行中统元宝钞算起。这种纸币发行于中统元年(1260),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即行用二十六年时,即已严重贬值。用当时人赵孟頫的话讲,二十余年间,轻重相去至数十倍。(《元史赵孟頫传》)到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官方的公文中又讲到:近年以来,物价踊贵,比之向日,增加数十余倍。(《元典章户部》)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纸币贬值到面值的六七十分之一以下。 使用纸币还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伪币更加难以杜绝。伪造纸币比盗铸铜钱更加本小利大,这就刺激了更多的人铤而走险。北宋中期就已出现伪造纸币问题,此后愈演愈烈,南宋后期已成难治顽症。金的伪币问题也很严重。宋、金都为此颁布了非常严峻的刑法,但是这并不能达到根绝伪造的目的。 元代伪造纸币现象比宋、金更甚,民间有民谣专讲此事:国朝钞法古今无,绝胜钱贯为青蚨。试令童子置怀袖,千里万里忘羁孤。岂期俗下有奸弊,往往伪造潜隈隅。设科定例非不重,赖此趋利甘捐躯。(李存《伪钞谣》)伪币的泛滥进一步加速了纸币贬值的进程。 通观宋、金、元三代历史,发行纸币没有不发生贬值的,贬值都造成了市场混乱、社会秩序混乱,最终成为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纸币贬值的原因人们不是不知道,纸币贬值的危害当时的人更是谈虎色变,关于如何防止纸币贬值,当时也已有成套的理论,但是纸币贬值的现象却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封建国家的理财体制造成的。历朝历代的封建国家,财政上总是支出比收入增加得快,迟早总是要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而这问题总是越来越严重。国家的灭亡通常总是与财政混乱以致崩溃相联系的,纸币既然是由国家发行的,它就必然成为财政危机的承担者。封建权贵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发行纸币的危害,又不是今天多发明天国家就灭亡那样切近。纸币的增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财政危机就多发纸币,纸币多发就贬值,为了弥补财政的进一步危机,就只好加倍地多发纸币。宋、金、元、明各朝到最后,发行的纸币都以千万、亿、十亿计,数量耸人听闻。由于纸币发行权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要防止他们滥用权力是很困难的。我们甚至还能看到如下的事: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因为官员朱清、张暄创办海运有功,元世祖竟将印纸币的印板赐给二人,任他们自己随意印行纸币,朱、张二人因此成为巨富。后来官方因其富既埒国,虑其为变,才找借口把他们杀死了(《草木子杂制》)。纸币发得太滥,贬值过快,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灾难,人们把对当权者的仇恨往往转移到纸币上来,于是便产生了仇恨纸币的情绪。许多着名学者(如叶适、马端临、许衡、丘濬、王夫之)反对发行纸币,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88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纸币的弊病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