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历史会出现惊人的巧合,中国钱币史上的两个着名事件的年分恰恰都是221年(一个是公元前221年,一个是公元后221年)就是例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止战国时期多种多样的货币,实行统一币制: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史记平准书》)于是贵金属黄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法定货币,这充分说明当时货币经济的兴盛。而在公元后221年,即三国曹魏黄初二年,却正式颁令停止使用铜铸币五铢钱,不是行用黄金或白银,而是使百姓以谷帛为币(《晋书食货志》)。由广泛使用贵金属作货币,到以实物谷帛为币,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宋代有学者在阅读史籍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汉各皇帝赏赐臣下多是黄金,而且数量巨大,动辄上百上千斤(具体情况请参见前文);而晋朝各皇帝赏赐臣下多是绢布,数量也颇惊人,他举例说:(赏)阮瞻千匹,温峤、庾亮、荀菘、杨珧等皆至五千匹,用复唐彬、琅琊王佃等皆六千匹,王浑、杜预等皆八千匹,贾充前后至九千匹,王濬、张华、何攀等皆至万,王导前后近二万匹,桓温前后近三万匹。(《野客丛书》卷27)大约是受到上述对比的启发,近年又有学者对史书上记载的西汉、东汉、晋代三个历史时期,各皇帝赏赐臣下钱币的情况作了比较,比较共分三项,即赐钱总数、每帝平均赏赐额、每年平均赏赐额,结果是:三方面的情况颇为类似,大抵东汉的数都是西汉的三分之一,晋代的数又是东汉的三分之一(参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第247页)。有些学者还对西汉和魏晋南北朝两时期的墓葬发掘作了比较,西汉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随葬的五铢钱;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随葬的钱币很少,而且其中不少是汉五铢,而本朝钱币尤其少。这些对比鲜明而生动地说明了东汉、晋代和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相对西汉在货币经济方面的倒退。 此阶段钱币的衰落,还突出地表现在铸钱数量的减少上。东汉铸钱数量缺乏可靠的统计数字,但比西汉少是肯定的。三国时期魏国在文帝黄初二年以前虽恢复使用五铢钱,但是否铸造过五铢钱却不见记载。魏文帝既下令以谷帛为币,则自然不会再铸钱。魏明帝再次恢复五铢钱的使用,但此后曹魏是否铸过五铢或别种钱币,史书也未有记载。东吴、蜀汉都铸造过当百、当千的大钱,却似乎都没有铸造普通五铢钱或别种当一的小钱。从西晋立国到(刘)宋文帝元嘉初,一百五六十年,官方一直没有铸钱。宋文帝元嘉七年(430)铸行五铢钱,这是自东汉末年以来见于记载的第一次官方铸造五铢钱。此后南朝各代虽陆续铸造,但数量不多,且时时间断。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记,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前秦,曾用两个残留的秦始皇金人铸钱。但前秦的钱现今不存,而且据记载符坚原想把第三个金人也用来铸钱,还没运到前秦就灭亡了,可见铸的钱不多。北朝北魏早年一直没有铸造钱币,到太和十九年(495)才铸行太和五铢,当时已建国一百余年。此后虽又曾铸行几种五铢钱,但数量都很少,民间主要使用前代遗留的旧钱币。北齐和北周官方也铸钱很少,而且铸造的主要是大钱。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89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两个221年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