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财政政策改变相联系,国家的货币发行也发生了重要变动。 《管子轻重丁》上说:齐桓公问管子:我想朝见天子而费用不足,有什么办法吗?管子提出的办法是:使玉人(即玉匠)刻石而为璧,尺者(指直径一尺)万泉(泉同钱,指价值定为一万钱),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圭中四千,瑗中五百。璧制好后,管子先去晋见天子,对天子说:我们国君想率领诸侯朝见天子,并到太庙祭祀。请您下令,让诸侯进入太庙者必须佩带璧,以示庄重。天子照办了,于是天下的诸侯纷纷向齐国购买璧,齐桓公朝见天子的费用问题由此得到解决,。这当然不是实有其事,而是在用编故事的方式阐述道理。汉武帝时发行皮币似乎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当时汉王朝规定:正方形边长各一尺的白鹿皮,周围四边用精美花边织品装饰,价值规定为四十万钱。要求王侯宗室在重大典礼时必须用它铺在璧的下面。这就是所谓皮币。 关于币,前文已述,原指先秦时期天子、诸侯间礼聘所用的礼品,通常是丝帛一类的东西,《左传》、《礼记》等书中多有记载。汉武帝的皮币,究竟是单纯的礼币呢?还是因为有了定价、能在上层社会流通,具有了货币职能了呢?今人看法不一。有人征引《汉律》皮币率鹿皮方尺,直黄金一斤(《史记武帝纪》注引)的记载,提出假想说:汉武帝时皮币定价四十万,大约后来减为一万,长期行用。尽管如此,要证明皮币确有货币职能,还是困难的。 不管皮币是否具备货币职能,宋朝以后的人在谈到纸币起源时,往往都要追溯到汉武帝的皮币,今人也有持这种看法的。究竟原因,大约主要是认为纸币的交换价值是某种行政力量赋予的,而皮币的价值也是由某种行政力量赋予的,从这一角度看,二者之间确有一些共通性。但纸币的发行要有社会交换一定程度的发展作基础,这一点是与皮币根本不同的。 除了发行皮币以外,朝廷还下令造三种银锡合金铸币:第一种名白选(或作白撰),重八两,圆形,上有龙纹,价值三千;第二种比第一种重量稍轻,方形,币面花纹画的是马,价值五百;第三种又比第二种小,椭圆形,币面花纹画的是龟,价值三百。这几种银币无疑是虚价货币,因为官方铸行它们以后不久,就出现了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此后五年,据司马迁记,犯盗铸金钱罪者多达百万人以上(《史记平准书》),其中多数都应是盗铸白金币的。显然,官方铸行此币是为了变相增加财政收入。尽管如此,这几种银币却是见于记载的我国最早的银币(近年曾出土战国时期的银质布币,但文献中没有记载),可惜这几种银币考古发掘中从未有发现。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899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皮币与白金币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