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票号产生很早,但它们的极盛,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钱庄、票号兴盛的重要表现,就是钱票和银票的广泛流行。有人把钱庄、票号发行的钱票、银票归人纸币一类,但它们同国家强制发行的纸币有所不同。首先,它们不是法定货币,因而它们代替钱币.发挥作用的能力是有限的,例如不能用它们缴税等。其次,它们流通的范围较为狭小,大抵仅在发行商号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再次,它们的发行量都不大,这是因为钱庄、票号一般都规模不大。但由于中国钱庄、票号数量巨大,如咸丰三年(1853)北京因时局动荡,钱铺歇业的有上百家,则平时应有钱庄数百家。据碑记,广州同治十二年(1873)有银号68家。上海光绪二年(1876)有钱庄105家。所以钱票、银票的总数也颇可观,这可能也是清末正式纸币发行较迟的原因之一。 清朝在初年发行纸币出了问题以后,在近二百年间一直没有发行纸币。到了鸦片战争以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财政上走投无路,才于1853年发行不兑换纸币(详前文),因动机有问题,所以以失败告终。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建立,开始了本国银行券发行的历史。据记载,户部(大清)银行发行的纸币(因为可以兑现,所以性质与兑换券接近)有三个系列,即银两、银元、铜币。以银两为单位的开始定为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百两五种,后来各分行加以变通,增为二十八种。以银元为单位的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百元五种。铜币以吊为单位,大约主要是各分行发行的。到清朝末年,共发行银两票计54亿余两、银元票124亿余元。 随后四川浚川银行、信成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先后建立,各行也都发行了银行券。官方接受前不久发行纸币的教训,注意让户部(大清)银行置备较充足的准备金,实行了可随时兑换本币的制度,发行数量较少,币值较为稳定。清末,官方曾拟议由国家统一发行纸币,但没来得及实行清朝就灭亡了。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900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纸币的回归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