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自从摆脱了纪重的窠臼,就带上了某些政治色彩和文化色彩,特别是年号钱,颇有些布正朔、宣威德的味道。所以,宋朝和宋以后不少统治者有时明知铸钱要赔大钱,也要坚持铸,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种风气似乎也影响到农民运动领袖,自从宋代的王小波、李顺以后,不少农民政权都铸了钱,其中大部分是年号钱或有政治意义的钱币。农民政权铸钱,大约元末、明末两时期是比较突出的。 宋以前是否有农民政权铸钱的情况,记载缺乏,众说不一。北宋前期李顺政权铸钱或许较为可信。淳化五年(994)李顺称蜀王,建元应运,近年四川出土有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钱(各有铜、铁两种),被认为是李顺政权所铸。 元朝末年,我国南部先后有几支反抗元朝统治的农民军,分别建立了政权。铸行钱币较早的是张士诚部,至正十三年(1353),张部占据高邮,立大周国,不久改元天佑,销毁铜佛,铸行天佑通宝钱。天佑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等。面文为楷书,钱背用篆文标价值。铜色发白,制作较精。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部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建大宋国,改元龙凤,不久铸行龙凤通宝钱,此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徐寿辉部最早建立政权,但铸钱稍迟。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建天完国,到至正十八年(1358)改元天启时才铸行天启通宝钱,次年改元天定,又铸行天定通宝钱,两种钱都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陈友谅原是徐寿辉的部下,至正二十年(1360)他杀死徐寿自立,改元大义,铸行大义通宝钱,也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部在四川建夏国,改元天统,铸行天统通宝。此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前,曾铸行大中通宝钱。 明朝末年,主要有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在西安称王,改元永昌,铸行永昌通宝钱,有小平、当五两等。张献忠同年于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J顶,铸行大顺通宝钱。张献忠被杀后,他的义子孙可望率余部退入云南,与南明联合抗清,曾铸兴朝通宝钱。兴朝通宝钱也分三等:小钱重一钱五分,光背;中等的重二钱六分,背有五厘二字;大的重六钱四分,背有一分二字。五厘、一分显然是表示它们所折合的白银数。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900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造反者的钱币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