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曾铸行一种乾封泉宝虚价当十钱,因引起私铸泛滥,次年即停止使用。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国家财政极为困难,于是不得不铤而走险,铸行虚价大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铸行乾元重宝钱,这种钱直径一寸,每贯(千文)重十斤,每枚重量约为开元通宝钱的二倍,规定价值却为开元通宝钱十文,所以这种钱又被称为乾元十当钱。不久,官方又铸行重棱钱。这种钱钱文也是乾元重宝,但钱背有一宽一细两道轮廓(即所谓重轮),这种钱直径比前种乾元重宝钱大,是一寸二分,每贯重十二斤(一说为二十斤),每枚重量约为开元通宝钱的两倍半(如是每贯二十斤,则为四倍),但官方规定的价值却等于开元通宝钱五十枚。这次铸行虚价大钱像以往一样,引起了灾难性的结果。都城长安表现尤其突出,史书记载京师人人私铸,几个月里因刑致死的达800多人(《新唐书食货志》)。 上元元年(760),官方宣布调整各种钱的比价,规定重棱钱每枚按三十文计值,开元通宝、乾元十当钱每枚按十文计值,这样抬高开元通宝价值、降低重棱钱价值的结果,每枚开元通宝钱与乾元十当钱价值相等了,每枚重棱钱的价值只等于三枚开元通宝钱了。然而计算价钱有时还要按官方的荒唐规定,于是便出现了所谓虚钱与实钱的分别。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官方又规定以一枚开元通宝钱作一文计,一枚乾元十当钱作二文计,一枚重棱钱作三文计,不久,又改为三种钱每枚都作为一文使用。这次大钱风波才彻底终了。 与此同时,叛乱一方也铸行了大钱。史思明于唐乾元二年(759)称帝,改元应天,随即改元顺天,令部下铸行了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两种大钱,面值失载。关于得壹是否是年号钱,记载不一,顺天元宝则是年号钱。 佛教在东汉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兴盛,到了唐代前期和中期仍然保持兴盛势头。佛教的兴盛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建造寺院、佛像耗费了巨额财富,众多人出家使劳力减少、国家赋税流失,许多负担被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等等。因此自唐朝初年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抑佛、排佛的主张,其中最着名的是思想家韩愈。但官方采取行政措施排佛,最激烈的却是唐武宗搞的一次。这次排佛的具体作法是:全国保留数百所寺院、数千名僧人,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人一律勒令还俗、财产一律没收。于是被拆毁的寺院多达四五万所、勒令还俗的僧人达四十万人。与此同时,官方把这些寺院的铜像、铜器等没收,销熔改铸钱币。这次排佛是在会昌年间(841一846)进行的,所以称为会昌排佛;会昌年铸造的这批铜钱就被称为会昌钱。 会昌钱与一般唐代钱币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差异,那就是钱背上铸有铸地名,如铸州名的有舟、平、襄、兴、润、越、福、宣、洪、鄂、广、桂、兖、潭、益、梓、梁等,另外,扬州用昌字、京兆府用京字、河南府用洛字,江陵府用荆字,蓝田县用蓝字表示。会昌年间官方大约增加了铸钱炉,因为从钱背所标出的州名看,比唐玄宗时期铸钱的州还多。但会昌铸钱总共只有三四年时间,铸出的钱的数量是很有限的,所以会昌钱受到后来集币者的珍惜。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1901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乾元大钱与会昌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