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独有的线条艺术。它不仅有交流信息的实用性功能,还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出特有的思想文化、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随着科技进步,书法逐渐退出实用舞台,但其审美欣赏功能不断强化。中国书法自新时期以来30年间,笔墨语言、形式表达更加丰富。书法协会、展览、书法出版物、书法媒体和书法市场共同构成了当代书法的生存空间。当下书法面临着什么问题?书法家该如何定位自己? 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书画家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中心常务理事、古玩收藏网签约书画家宋元明老师,就“日后书法家的侧重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今后的书法家一定不会是‘一招鲜,吃遍天’了;除了标杆式的经典作品和风格以外,还要看书法家个人的底盘有多大,表现力有多丰富。”宋元明老师认为,虽然现在倍受青睐的书法家多半都是中青年里的佼佼者,但与一个大师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有差距。这个阶段,退步比进步容易。 打开《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这些经典之作,无论是王羲之在流觞曲水的得意中,还是颜真卿在追忆哀思的悲愤中,或是苏东坡在孤独寂寞的惆怅中,他们情之所至,遣兴书写,带有强烈的体验性,至纯至真,造就了千古卓然的地位。 古代的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多是自己的诗文创作。当代书法作品则主要以抄录前人的诗文为主,自己创作很少。“古代的书法家都是文人学者,因为科举考试,从政的人写文章也是一流。因此,古代的书法家随手拿一张纸、一支毛笔,点画信手,顺手就是文章。今天,很多书法家只关心写得好不好,不管写什么内容。这对于书法来说,就是把它的文化根基抽空了。”宋元明说。 由此不难解释,现在书法作品中会出现错别字,漏字掉字,或是语句不通。“今天的书法家的文化支撑比古人差远了。这可能是当今书法家的一个致命弱点。”宋元明认为,书法家必须强化文化根基和文史工夫。“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有一部分人来尝试创作‘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作品。这种对书法内容的开拓,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一种目标,但也仅仅是目标之一。”他认为,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目标。“30年前,我们用毛笔写字;通过30年时间,我们把书法变成了一个非常充沛的艺术表达;这个目标达到以后,我们就希望寻找到新的目标。”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0618.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当代书法家应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