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 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科中,独独人物画一科在20世纪获取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使人物画发生了堪称“形态学”意义上的变化。如此成就,得自于两大文化背景,东方之写意与西方之写实。某种程度上说,西方的写实或许占了更大的比重。然而精进之中,我们最终走近的不是艺术的顶峰,而是激情的末路;尽管我们衣着华丽,却总是魂不守舍。于是,“俗套”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较之于山水、花鸟画来说,人物画创作本应更具担当精神。然而随着言志传统的水土一点儿一点儿地“流失”,艺术家们担当的力度也日渐减弱,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在的多数人物画家在处理所谓的重大题材时,更多的是摆模特,讲故事。木然的故事情节虽然也能编织一幅画面,却无法具有穿透画面的艺术精神,因而也就只能失魂落魄。 无论现事,现世,还是现实,一颗不能仰望苍穹的灵魂是不可能具备宗教意义上的“真”的。所能有的或许只有虚与委蛇、与世沉浮。由于欠缺灵魂意义上的“真”,写生、写真、写实等等动作,描绘的只是一种套路,几个程式。灵魂的鲜活与温暖变得越来越遥不可期,余下的只有俗套的现事、现世与现实。招数与套路中,惯性而非智性的书写成了普遍的谋生手段。在这样的手段中,逸笔草草成了风雅的标签而非情怀。重大题材的策划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一些画家太轻了,轻得他们实在拿不起“重大”这两个字。 几千年的农事经验酝酿了当代中国画的成就。也生产了某些标签,比如西藏题材、陕北题材、江南题材等,而今,更年轻的画家则试图在城市阅历中构筑自己的人生经验、艺术经验。如此经验有可能在未来时日里造就新气象,但在目前,它还主要体现在情趣、情绪层面上的小情感,欠缺人性的追问,欠缺关于人生困惑的探寻。如此欠缺,也是我们的画坛至今还缺少力度的原因所在。 有了敌人,就必须有战士。但是,现在的许多名士却是穿长衫的伪名士,除了一袭名士的长衫以外,名士内在的担当精神或说风骨却了无痕迹。了无痕迹中,我看到并忍耐着俗套、俗套,一个又一个的俗套。为此,古玩收藏网负责人李经理表示:“我期待战士,尽管我知道所谓战士也可能就是一个俗套和另一个俗套之间的一个短暂的喘息,但我期待,因为那是生命的声音。”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当代人物画的现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