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画赝品横飞的时代,我们对赝品要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全权否决,在中国艺术历史上大家都知道有一位高手——张大千,他的作品可谓是出身如画,甚至经他之手的所谓赝品也要比真迹更具有收藏价值。 中国书画拍卖早已进入“亿元时代”,但在2012年艺术市场调整之后,这件刷新个人纪录的亿元拍品,似乎喻示了今年艺术品市场复苏的美好前景。只是这个利好消息撬动的却不是艺术市场,反而引发了一片哗然与质疑。在这些争议之中,焦点就是作品的真伪。 近些年,总是不乏各种艺术品的真伪之辩,使得真正喜爱艺术的人对收藏开始望之生畏。雅致的艺术收藏,慢慢变成了“双刃剑”,在割伤了艺术与艺术家的同时,也割出了藏家与艺术之间的鸿沟。 艺术的作伪问题自古有之,只是中国古人大多是为临摹研习所用,从明清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藏家需求的扩大,促使艺术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助推了作伪之风。颇有意味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造假高手”、自诩为“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的张大千,今天也开始成为造假者热衷的仿造对象,而且一件具有争议的作品反而创了他个人作品拍卖的新高。 俗语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可现实是不止古代艺术品,就连在世的艺术家作品都已经真真假假莫辨雌雄了。如果说古代书画鉴定需要精深的专业素养,还要辅以各类科技手段,给鉴定造成了诸多限制。可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想求得一个“真”,也同样是困难重重。伪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拍卖场上,艺术家一次次地被侵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与“伪作满天飞”的无奈相比,更有一种“画家不能鉴定自己的画”的荒谬。如2005年在吴冠中做出“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的结论后,原告藏家仍然败诉。艺术家自己的作品,最有鉴定发言权的莫过于艺术家本身,这个简单得如同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却也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以证明。 幸而继去年6月“霍春阳画作真伪”一案里,法院取信霍春阳的证言后,今年1月14日,“画家赵建成打假案”的一审判决再次支持艺术家对个人作品的鉴定权。对画家鉴定拍品真伪给予的支持,也为今后的鉴定维权提供一个参考,但愿这是净化艺术市场的一个良好开端吧。 收藏市场,艺术品“真”与“假”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决定收藏与投资成败的决定性条件。当前赝品横行的收藏市场上,书画可以说是重灾区,重点是古代和近代绘画作品造假更甚。不过我们对赝品书画不能一棍子打死,其实很多赝品书画依然具有较大收藏投资价值。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书画市场真伪要客观看待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