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古至今,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挫折,经过障碍,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字画,我们今天简要分享一下,让更多的书画爱好者更多的了解到中国绘画的发展。 以传统中国画的历史分期而论,明清画山水的无不崇尚宋元;而明清则是花鸟画的高峰,徐渭、八大、吴昌硕这些大师,曾引来多少画家顶礼膜拜。以上三个时期若以笔墨特性来区分,正体现了从工笔、到小写意,再到大写意这个历程。而这一大的发展趋势,竟与书法的发展由篆隶楷而行而草的趋向是一致的,只不过书法的这一发展过程要比中国画出现得更早更快而已。我把中国书画发展的这一必然性规律称之为“写意化”趋向,这种趋向其实对书画家正确的个人修炼来说,也必然是体现在其中的。
若以大的时期来区分,晋唐宋元的中国画从工笔到小写意,属于古典贵族艺术传统时期,而明清的大写意则属于平民化艺术传统时期。从古典贵族化时期到平民化时期,可以明显看出笔墨从工到写,从静到动,从单纯到丰富的变化特征。到了“大写意”阶段,笔墨变化更为丰富,更适宜于画家在其中宣泄情感,在这点上它也最容易与现代艺术取得沟通(林风眠的画风就很受“大写意”的影响);可是因为“大写意”在技巧和情感协调方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尤其是画家若情感矫饰或宣泄过度,也会制约他对客观对象的表现,因而写意画家很可能题材的表现面相对较窄,而工笔画家则由于下笔工稳,反倒对题材表现的适应面较广。 有鉴于此,同时也为了避免笔墨过于草率失控,有时需要对“写意化”发展过度进行反向调控。正像我们不能用经济发展过热产生的弊端来否定经济发展一样,我们也不能用“写意化”进程中的一些弊端来否定写意画。在画史上,“扬州八怪”也并非一无可取,齐白石不也曾从黄瘿瓢那儿大受启发吗?因此不宜将晋唐宋元与明清传统一刀切。正像书法中可有行草书而兼有楷意,在写意画中也可以融入工致端凝的意味。在真正的高手眼里,工笔和写意其实也是可以互为贯通的。 这是一幅仿古花鸟画,画面描绘的是上方树枝上有三只雀鸟正在彼此鸣叫聊天,下方另外三只雀鸟正在觅食,树枝上开着米黄色的花,下方岩石旁边几丛野花开得正艳,好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此幅画作虽为仿古画,但手绘仿古作品,是根据古代名家原画技法,真人手绘仿制完成的,其技法、用墨、内容都与原作者极其相近,真实再现了古代艺术珍品的独特魅力,拉近了传世经典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是学习、欣赏、收藏、馈赠、家居、办公室、大雅之堂装饰之珍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2406.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画的笔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