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锡瑞,河北乐亭人,1947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原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河北省书协省直分会主席,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巧雕印钮类)。他广泛涉猎音乐、文学、书法、篆刻、巧雕印钮等多种艺术,书法篆刻作品曾参加七届国展、首届大字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首届当代篆刻艺术大 当代河北印坛,杜锡瑞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大家。2008年“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就搭载了他的“和平”“一唱百和”两方篆刻作品。然而一直行事低调的他却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等媒体知道时,已没了新闻性。 “刻着玩儿,玩儿着刻。”采访时,这位河北印坛大家说到兴致处,总是无意中展露出“玩童”的性格,他感慨自己爱好太广泛:音乐、写作、书法、篆刻、巧雕印钮,退休之后实在玩不过来。 “游于艺”,这就是杜锡瑞的艺术心态。而兴趣和执著,也许正是他能在以上诸多领域取得成就和建树的最大动力。 □本报记者 李冬云 在玩中开启的艺术“入门课” 杜锡瑞说自己从小就是个玩童。音乐、写作、书法、篆刻、巧雕印钮,他掌握的这几样技艺,少有师承,大多是在玩中不断摸索,无师自通。 1947年,杜锡瑞出生在唐山市乐亭县的农村,从小他就是带着小伙伴变着花样玩的“孩子王”:亲手制作皮影影人、用河底的黑泥制作小手枪、用橡皮制作印章、用高粱秆制作笛子,甚至能大段大段唱评戏……至今很少有人知道,石家庄市有线广播曾使用多年的开始曲,便是杜锡瑞的笛子独奏。 “你知道我当时对笛子痴迷到什么程度吗?”说话间杜锡瑞拉开架势给记者演示起来,“为了不耽误拉风箱烧火,我把脚腕和风箱的把手绑在一起,用脚拉风箱,这样就能腾出两只手吹笛子了。”提起往事,杜锡瑞还很得意自己儿时的“小聪明”。 当然,缠着父亲学书法,也是“玩”的一种。“那时候过年,乡亲们都来找父亲写春联,我觉得书法特别美,就非要学。”他说。 担任过河北省书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的杜锡瑞,除了父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帖,他的字融合了对多种书法字体的理解,法度严谨,结构稳健,线条轻松自然有张力,已是自成一体。 孩子玩心大,通常是很多父母犯愁的事,但是杜锡瑞的父亲却看出了他玩心背后对大自然的好奇,始终支持他自己动手制作小物件,而这也成了日后他能在未从师学艺的情况下自学成才,成为篆刻、雕钮界大家的“入门课”。 解儿时心结雕刻“处女砚” 杜锡瑞不仅是一个“玩童”,还是一个执著的“玩童”。如果说兴趣为他开启了艺术之门,那执著才是带他攀上艺术高峰的关键。 “有多少人为圆儿时的一个梦,痴痴念念十几年?我就是一个。”杜锡瑞说,能闯入篆刻和雕钮这个领域,要感谢一方在“文革”时期被摔坏的砚台。 “那是一方从外祖父那传下来的砚台,上面雕着一串亮晶晶的葡萄,很可惜,‘文革’时候被摔坏了,这个砚台的心结就这么打下了。”本想买一方新砚台弥补遗憾,他甚至还特地跑到北京“荣宝斋”去,“当时有点品位的砚台就要几百甚至上千元,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二十几元,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杜锡瑞摇摇头说。 有一年,杜锡瑞下乡出差到保定易县,令他没想到的是,“在那里,连十来岁的小孩子都能在石头上敲敲打打,上手雕砚台!”杜锡瑞也萌生了动手雕刻砚台的想法。 拿着从叔叔那儿找来的凿子和几件简单的木刻雕刀,杜锡瑞在酷暑中开始了他的首个雕刻工程,一个半月后,名为“龙凤砚”的“处女砚”问世。说话间,杜锡瑞起身去找“龙凤砚”的照片,“你看这个凤的尾巴,其实不应该雕这么长的,雕刻是讲究非对称美的。那时候还不懂得。”执著的“玩童”总是追求完美。 受朋友之托巧雕寿山石 如果故事只到一方新砚台成型为止,就没有日后河北印坛的大家了。1985年,在河北工艺美术大楼做装裱的李成行师傅,给自觉“没有金刚钻”的杜锡瑞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雕钮。 “李成行见了那方‘龙凤砚’,一直说好,塞给我一块寿山石,让我给他雕刻一枚印钮。”如果是刻印,杜锡瑞是敢应承下来的,长期的书法功底没有丢,设计好字模,依样篆刻就是,但这雕钮是立体的,只雕过一方砚台的杜锡瑞觉得“真的玩不转”。 本想把石头原样送还,妻子的一句话点拨了杜锡瑞,“实在不行,就照咱家那个大象香插来雕!”杜锡瑞一看香案上的香插,顿时来了勇气,“依葫芦画瓢还不会吗”?半个月后,印钮雕成,李成行摸着大象屁股连声说好。自此,杜锡瑞又在雕钮领域打开了一扇窗。 看杜锡瑞的雕钮作品,多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如蚂蚱、蝉、螃蟹、蜗牛……“是大自然给了我灵感。”杜锡瑞说。童年里的这些一同游戏的“小精灵”,如今经他的手在一块块顽石上再次“复活”了。 “我刻出来的每一个印钮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也不会再重复。”杜锡瑞的雕钮栩栩如生,书画家韩羽先生曾有体会。“我拿出一个蝎子的雕钮递给韩羽先生,先生接过印钮吓了一跳,哎呀一声,赶忙放下了,说这东西不善,雕的越像越吓人。”杜锡瑞哈哈笑着说。听韩羽先生的意见,自那之后他再也不雕那么吓人的昆虫了。 “与己不同”,这是杜锡瑞一直在追求的艺术境界,“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是最难的”。他解释说。 因循着天性和兴趣,凭借着执著的精神,一次次看似偶然的事件成就了河北一位印坛名家。杜锡瑞的艺术之路,偶然背后应该是有着某种必然。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282.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杜锡瑞:河北印坛“老玩童”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