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市场快速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则在各种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奇形怪象.使中国画市场在光怪陆离的背景下,很难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里,我们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画市场发展的五个阶段,正本清源,还中国画市场一个本来面目。 一、中国画市场的调整阶段 中国画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是中国画市场各要素利益对接错位的结果,更是中国画市场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中国画市场调整阶段的基本表现 1.作为中国画市场的主体——画廊,其销售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不少区域性的大画廊,其成交纪录不及往年同期的1/10;从年初到现在,不少中小画廊还几乎没有成交纪录。 2.画家作品的销量及价格处于相对停滞甚至下滑状态。不少当代名家的作品销售出现了问题,虽不能说无人问津,但是,成交量却非常小;而对于一些小名头画家来说,生存已成为他们的一大关口,价格问题更不待言,全线下滑已成定势。 3.拍卖成为当代画家作秀的平台。近现代画家作品成交量下滑较大,而当代画家自我炒作成为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其价格标杆的作用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根基。人们在多次被误导后,逐渐向理性的方向行进。怀疑与思考多于出手成交。 4.藏家在高价位吸纳的作品的价值在当前迅速缩水,藏品的流通环境及流通性进一步变差。大量资金被套牢的结果,增加了藏家的观望、失望情绪。当然,资金实力的下降也使得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5.中国画市场的大环境使新资金的进入遇到了更大的障碍。目前,老资金周转产生的问题、新资金的怀疑犹豫,都给中国画市场的资金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画市场已经进入了资本密集型时代。 (二)中国画市场调整阶段的背景分析 1.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人认为价格是标签,越高越好玩,最终玩火者自焚。在当前中国画市场有一种很怪的现象,画家好像都在比富斗阔,比名车、比豪宅,之后又比价格,很少有人把心思用在艺术探索上。不少画家甚至亲自操盘市场行情的运作,操作拍卖价格,制造市场假象,已活脱脱地蜕变为一个道德失准的奸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成为一种玩偶,人们关注的不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是市场的表层现象。于是价格就成为一种标识,你一平尺要500元,我就要1000元,他可能就是1万元。价格高了,似乎市场地位就高了,有了市场地位,学术地位就会被拜金者所认可。于是乎,中国画市场一下子繁荣到了乌烟瘴气的程度。上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2.拍卖为善于玩价格游戏的画家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平台,只不过,这个平台被建在很深的坑里。比价格的结果是必须找到一个比高斗狠的场所,光自己吆喝不行,还需要找一个中介机构来一下“公开、公正、透明”的把戏。为了过把瘾,也为了制造市场奇迹,只好自导自演,自己送画,自己拍回,拍卖公司笑纳20%的成交费。在这个过程中,拍卖公司是最大的赢家,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天下实在难找,并且拍卖的价格越高,收取的佣金也就越高。拍卖行越玩越高兴,可画家玩到一定程度却发现玩不动了,但已为时过晚。这才发现自己在别人挖的坑里难以自拔 3.不法画商投机钻营,投怀送抱,使失去理智的画家疯狂地面对市场,几近掠夺式地面对收藏家,制造所谓的高价现象。面对失去理智、乱象丛生的中国画市场,画商的投机与画家理智的缺失共同为中国画市场设局。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缺少分析能力的藏家在热气腾腾的市场中一次次地被套。由于高额利润的存在,使收藏家受到了掠夺式的伤害,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仇视中国画、仇视中国画家。在高价的烟雾之下,实际上隐蔽着一场将要破冰的开局,在这一局中,谁笑到最后,谁才能成为赢家。 4.理论批评界几乎全部失语,在中国画市场人潮的冲击下,几乎无一例外地向金钱投降,几块钱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大篇人篇地出卖自己的学术良知。担当中围画市场评价及导向作用的理论研究,由于研究能力欠缺及独立性的丧失,在市场的冲击下,对收益的关注已高于学术,利益成为人们狂追不舍的目标。在利益的巨大诱惑下,对理性精神的坚守让位于对金钱的追求。失衡的市场必然会产生失衡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理论批评界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神话的破灭。①拍卖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玩得太玄乎了,玩过了!与2004年和2005年火热的拍卖景象相比,进3~2006年,拍卖市场好像一下子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拍卖市场遭遇到了寒流。虽然有前几年惯性的支持,及一些当代所谓名家的救市,但拍卖市场缩水的大趋势已成定局。除了不少人仍在自慰性地作秀,拍卖的价格更是让人大趺眼镜。不少小的拍卖公司,收集了大量玩价格玩得比较高的画家的大量应景之作,印成精美的图录,标上低得离谱的价格,直接寄发画家及其相应的经纪人或画廊,用意非常明显,快来托吧,不然成交价格让你们很难看!将这么大量的作品放在市场上,哪个画家能托得起呢?不托,自己吹起的肥皂泡又会破裂,难啊!②市场的主体一画廊的反应是蒙了,不知是怎么了,死活没有人买画。进入2006年以来,画廊上半年生意淡了以为是季节问题,但眼看到了旺季,还是不见起色。这时候一些画廊才开始思考怎么办?高价吸纳来的作品都压在手里,流动资金非常紧缺。不少画廊还是贷款或筹资而为,压力自不用说。便宜卖吧,又包不过成本来,贵了又没人问价,不卖又挺不住,真是难为了画廊!应该看到,中国画市场一天根除不了恶意炒作、跟风,这种局面就一天无法得到改善。③媒体更是不知所措,约来了稿子要来了画,低价抛售也出不去。媒体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情,让市场的一瓢瓢水浇得感冒发烧。原先办媒体要画,然后再卖画变现,日子很是悠哉。在那些好过的日子里,画家经常被媒体包围,他们已经分不清媒体的良莠,对待媒体,画家是蒙了!于是要么无论什么媒体都一概拒绝,要么就什么媒体都是一张画。画家们往往把应酬的作品给了媒体,媒体又卖不上价,导致大批画作飘在空中。④画家的日子可想而知,很多画家,从年初到现在没有开锅,还在吃老本,很是闹心。面对这利形势,最为不安的还是画家。虚荣心、狂妄心已经形成,突然碰到了不买账的市场,一边是发狠,你不买,我还不卖了;实在挺不住了,就开个口子,放一把水,并作为机密不可外传。一旦开了口,就像大堤崩溃,市场在忽忽悠悠中下滑,不少画家其作品的价格已经跌去了1/2,更有甚者跌去了4/5。此情此景,如何是好?一方面,钱是好东西;另一方面,市场又是衣食父母,都舍弃不下。为了钱,抛弃市场是自砸饭碗;但一味救市,谁又来为日益膨胀的需求卖单,难啊! 二、中国画市场的洗牌阶段 洗牌阶段是中国画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后的第一个实际的反应,调整使乱象丛生的中国画市场有破有立,有升有降,人们更多地按照相应的标准及价值判断体系去研判、分析,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中国画市场进入了一个不断水落石出的过程。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296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当前中国画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