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半斤八两是什么 又是何时变成十钱一两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的欧阳询(也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就留下了一道月亮形状的指甲纹,也就是后来的开元通宝背月钱。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 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多,为开元通宝加上各种风月色彩。 除了岁月之说外,钱币界还有观点认为背月是铸钱炉别记号,也有认为是古人铸钱时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月痕就是月亮,还有认为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背月带有伊斯兰教文化的特色。文天下讯 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可否认开元通宝的划时代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博物馆负责人黄丽说,古代以前称半斤八两,是在开元通宝出现以前,钱币计重是十六进位制,开元通宝出现后,十钱一两的十进位制才诞生。 开元通宝历史影响 其钱币历史地位如何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钱文开元为新朝之元、新币之意,通宝即为通行宝货。这四个字由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开元通宝制作规范,十钱为一两,革新了秦汉以来二十四铢为两的旧制。此外,还革新了钱币的名称,唐以前的钱币,多以重量命名,如秦半两和汉五铢,而从开元通宝开始,钱币改称为宝、通宝或元宝,并冠以当时的年号。开元通宝钱在唐代流通近三百年,版式纷繁,变化各异,样式不下百种。另外还发行有金、银、铁和铅质等不同质地的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有着较大影响的钱币之一。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唐高祖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依存五铢。开元钱的问世,宣告了中国铢两货币的终结,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 开元钱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而名称与重量完全分离,规定十枚开元通宝钱为一两,即十钱为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十钱一两的十进位制由此产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此,开元通宝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在唐代,金钱开元通宝并不当作流通货币使用,主要用于宫廷赏赐和游戏等活动。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324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开元通宝半斤八两是什么 钱币历史地位如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