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梅州市收藏市场持续升温,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梅州收藏正在受到藏界关注。但是与广东省民间收藏的整体水平来比较,梅州收藏仍然落后于其他地区。有专家指出,梅州民间收藏突出了客家文化的特点,但是很多藏品都藏在深闺无人识,需要为梅州藏家提供一个展示、交流、鉴赏的平台,提升梅州的民间收藏水平。 据了解,梅州市民间收藏家协会于2004年正式成立。在这之后,除蕉岭县之外,梅州各县也相继成立了民间收藏家协会。相关数字表明,目前梅州市古玩店35家,流动摊档50余家,以藏养藏在家经营的有30多家。目前较为集中的古玩交易市场有梅城江南鸿都花园古玩一条街、江北东校场古董街及沿江金岸字画街等处。收藏家的藏品五花八门,有陶瓷、书画、毛泽东像章、钱币、邮票、钟表、古旧家具、古籍、古代珠宝、火花、票证、茶具、鼻烟壶、木雕、刺绣等。 “客家军”成就梅州收藏 近年来,梅州市涌现出一些颇具实力和精品意识的民间收藏家,“客家军”成为梅州民间收藏的重要力量。梅州市民间收藏家协会会长郑恒江是钟表和钱币收藏家,副会长魏金华是红色藏品收藏家,梁国熹是古陶瓷、字画收藏家,他们在客家文物收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徽章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小青是毛泽东像章和老电影海报的藏家,他还收藏了数百幅梅州籍名家的咏梅诗作和梅花画作。 梅州藏家指出,目前梅州民间收藏队伍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的收藏品在发现、保护客家文物上成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而民间收藏组织或民间收藏家通过举办一些专题展览,从另一个角度将梅州文化、客家文化展现出来,丰富了公众的文化视野。 梅州收藏背后有“隐忧” 在梅州民间收藏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忧”也日渐出现。 梅州藏家指出,梅州本土文物外流已经十分严重。虽然梅州地处广东省内,但是收藏品市场的发展却落后于全省形势,布局无序,大部分县域市场还未建立,导致梅州的许多收藏品外流,特别是客家文物外流形势尤为严峻。如唐代“水车窑瓷”、宋代“瑶上窑瓷”、客家名人书画、客家民俗用品等文物在这几年中大量湮没流失。 与此同时,民间收藏也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目前梅州市民间收藏面临“藏”与“展”的困境。民间收藏的珍品无法充分展示给市民欣赏。“民间宝物”多“藏在深闺人未识”,无法形成旅游资源。私立博物馆虽然是部分解决民间藏品展出的重要途径,但私人博物馆缺乏相应的登记、注册、经营管理规章。 作为收藏者之间联系的桥梁,梅州市、包括各个地市虽然都有收藏协会,但是这些协会之间的联系却比较少,信息闭塞。以至于梅州市不少民间收藏者缺乏“走出去”的意识,收藏的数量多,但档次不高,精品不多,尤其是走“以商养藏”的路子的收藏家为数不多。这些都成为制约梅州民间收藏发展的因素。 业内专家指出,梅州的民间收藏发展需要一个展示、交流、鉴赏的平台,要努力推动民间收藏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民间收藏精品“串珠成链”,开发新的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梅州“收藏之旅”旅游线路。也有藏家建议,通过民间筹资,打造梅州“民间藏馆一条街”,通过闲置的客家民居,建设一批公益展示民间收藏的场所,为民间收藏品提供展示的平台,真正使这些文物资源转变为梅州的文化旅游资源。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426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梅州收藏彰显客家文化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