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治通宝 清世祖顺治年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二、康熙通宝 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三、雍正通宝 始铸于雍正元年,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四、乾隆通宝 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五、嘉庆通宝 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六、道光通宝 清宣宗道光年间铸。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七、咸丰通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所铸平钱。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八、同治通宝 清朝穆宗载淳,同治元年铸造。版式类似康熙通宝, 乾隆通宝, 同治通宝有苏、川、云、源、昌、桂等记局,但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 九、光绪通宝 清德宗载淳光绪年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另有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 十、宣统通宝 宣统通宝是在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清十帝铜钱寓意十全十美: 家庭顺治 生活康熙 人品雍正 事业乾隆 万事嘉庆 前途道光 财富咸丰 内外同治 千秋光绪 万众宣统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463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清代十帝铜钱寓意你知道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