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赝品主要出现在哪些方面,古玩收藏网网的王经理给大家分析。 书画拍品的真假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传统骗术曝光率高,贩假者开始对赝品进行更为巧妙的包装,古玩收藏网(www.kaimen360.com)王经理在此提醒投资者和收藏者务必要警惕,以免吃亏上当。 包装一:采用现代技术“合影” 近几年,在一些拍卖会的预展上,常会看到某名家与该幅拍品的合影,拍卖行采用此方法的用意是为了证明该幅作品是画家真迹。买家非常看重画家与买家及作品的合影。而推销赝品的人为了以假乱真,他们会利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与赝品进行合成,买家如果仅凭照片来判定作品真假是很容易被欺骗的.
包装二:请名家在赝品上题跋 一般在拍卖场上,只要有大名头或鉴定家的题跋,买家都会踊跃竞投、志在必得。在买家眼里,花巨资购买这类作品可靠、放心。记得中国嘉德曾推出过傅抱石的力作《丽人行》,画上就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精彩的题跋,最后该作以1078万元成交;同样,2002年上海敬华秋季拍卖会上,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受天百鹿图》有大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的题跋,结果以198万元拍出,创当时仇英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卖家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向买家证明该作品是真迹。那么,为何会出现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赝品的人出钱请名家或鉴定家题跋,而名家或鉴定家受到金钱的驱动而题跋;二是鉴定家走眼。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一位鉴定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因为鉴定字画不是依靠仪器,只能凭主观经验。所以,鉴定家走眼也就在所难免。 包装三:真假混合共同出版 过去,我国出版名家画册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为画家出画册。需要指出的是:在拍卖场上,买家对拍品是否被发表和著录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著录和发表过,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著录过的作品创造可观的市场行情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一些推销赝品的人摸准了买家的心理特点,将某名家的真迹和赝品混合在一起,印成画册,以蒙骗买家。 包装四:以真带假推动卖价 时下举办艺术品的拍卖行不少,这当中自然有好有差。一些较小规模的拍卖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利润,采取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同赝品的委托人暗箱操作,欺骗买家。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芝麻开门收藏提醒您警惕书画赝品四大“新包装”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