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革中,虽然一直不乏中国画传统的坚守者和承继者,但与中西融合的横向开拓相比,中国画借古开今的纵向发展是一条窄窄的、伸向远方的寂寞之路。20世纪的路途中,虽然伫立着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等大家的身影,但西风劲吹、大起大落的社会变革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美术教育的西化、毛笔书法因实用性的逐渐丧失导致整体水平滑坡等因素,将传统中国画一步步推向窘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论争声中,陈子庄、黄秋园两位默默耕耘者人去业显,以扎实的传统功底和繁简殊异的艺术新境,轰动中国画坛,引发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等诸多问题的反思。同期,“新文人画”兴起,画家们沿袭着传统文人画的主张,凭着各自的学养与阅历,在怀古的幽思中,在对现实的观照中,寻找人与社会、历史与文化之间最敏感的所在,写意画一时焕发新的生机。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水墨写实依旧占据着主体地位,工笔画蓬勃兴盛,对比之下,只有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写意画迟迟不见起色。国运昌盛亟待实现文化自强的今天,写意画必须找回写意精神内核,从根本上纠正方向上的偏差。 古玩收藏网(www.kaimen360.com)王经理说,传统中国画,“立象皆本于尽意”。所尽何“意”?一为象外之意,乃物象之内涵;二为境外之意,乃意境之升华;三为胸中逸气,乃心中涵养之正格之气。因此,“意”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宣泄,而是“天人合一”式的主客观高度和谐统一的所在,既需要具备娴熟的艺术技巧,更需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方能“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今天的写意画,却常常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画理的一知半解,只见毫无内质的笔墨,不见立意,即便有“意”,也是“意思”多,“意境”少,“逸气”全无,草草为之,狂妄有加,既无超迈沉郁之思,也无充沛昂扬之意,徒见写意之貌,全然丧失了以线存形、以形传神、澄怀观道的传统法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写意精神,蜕化为以结构、明暗、色彩、构成、制作等西方造型原理为圭臬的水墨表现,浅薄粗糙,不耐久观。 古玩收藏网(www.kaimen360.com)王经理说,必须承认,写意画已经整体从人文领域滑向视觉领域,偏离传统中国画的文脉,少有中华文明之神采。因此,对于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发问:写实水墨大行其道的方向是否应该有所调整?写意传统的承续如何才能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期待中国画写意精神开拓中的自觉重返。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53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继承发扬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