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诵律》卷第四 中国文物网讯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将于2014年9月1日至7日在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为了丰富图书节的活动内容,让“美丽中国梦,精彩图书节”更加靓丽多彩,应组委会的邀请,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将于9月1日至6日,在琉璃厂古文化街中国书店分会场举办“北京国际图书节古籍文物暨中国书店第67期大众收藏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这是北京国际图书节首次增加古旧书刊拍卖活动,这场远古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收藏与读书相互交融的文化活动,必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刊资料拍卖,是海王村拍卖公司的业务专长。海王村拍卖公司为本场拍卖精心准备了包括古籍善本、碑帖拓片、名人书札、影像资料、西文典籍等在内的557件拍品,呈现出多层次、多文化、多品种的特点,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国际化走向。 古籍善本中,有距今700余年前元朝时期浙江余杭县大普宁寺刊印的《续高僧传》,还有同时期泰定三年(1326)刊印的佛教戒律书《十诵律》,以上二书虽各仅存一卷,但是它可以让我们触摸到数百年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及佛教文化。 明代刻本中,有浙江嘉兴楞严寺刊印的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书内收邵氏自乐诗3000余首,是一部有影像的明人诗词集。清代古籍所占比例比较大,如第160号拍卖品是清康熙时期著名大才子纳兰性德通志堂刊印的宋朝人林希逸所撰《鬳斋考工记解》,书内收精美古器物版画近70幅,同时林氏还以《三礼图》中有关《考工记》内容,采摭附入,以图解经,颇便阅览。第170号拍卖品为同时期(1704年汪氏垂云堂刊印的《才调集》,此书为五代后蜀人韦縠编选,书中纂辑唐五代时期诸家歌词千首,也是我们现在所见最早的唐人选唐诗选本。 喜欢美术作品的收藏家在拍卖会上可以竞买到清光绪时期套色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1921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版印刷的《芥子园画谱》、1928年世界书局石版印刷的《马骀画宝》等。清中后期用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套版印刷的《古文渊鉴》为康熙帝御选,大臣徐乾学等编辑并注释,内容精深博广,考证明确详略,既是一部历史读物,也是中国雕版印刷术套色印刷的代表。清末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由洋务派主持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外交部采用国外传入的石版印刷技艺印制的《钦定书经图说》,是孙家鼐等大臣奉慈禧皇太后懿旨编纂而成,并请江南画师詹秀林等精绘图画570幅。全书图文相辅,既是儒家经典著作,又是清代皇家印书之代表,而且此拍品更为难得的是函套、书衣、书签等均为清时宫内原装,一展清内廷陈设用书之原貌。 此外,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刘世珩据宋版影抄的《文选》,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旧藏的清嘉庆十年(1806顾氏思适斋刊本《尔雅郭注》,清光绪十四年(1888迈宋书馆用铜版印刷的铜版《西清古鉴》等均在拍卖之列。碑帖拓片有清及民国期间槌拓的《史晨碑》《乙瑛碑》《郑固碑》《天香楼藏帖》《晏褒释阁碑》等一批精品。 在红色收藏品中,有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翻译、鲁迅先生编辑、1936年东北新华书店辽东分店出版的《海上述林》;1947年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记述解放战争初期中原解放军大转移的《中原突围记》;1973年上海书画社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印刷的《共产党宣言》等。 在西文典籍中,有169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介绍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国近事回忆录》,其作者为1684年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来华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李明(Louis le Comte),这部书也是西方世界早期了解中国的作品。1888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展示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拉西奈世界服饰史》。19世纪9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圣经》,书内收录的百余幅版画再现了《圣经》中众多经典故事场景。同时期在德国纽伦堡用珂罗版印刷技艺出版的《丢勒版画作品集》,收录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及艺术理论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107幅版画作品。此外,1910年英国伦敦出版的介绍中国瓷器的著作《中国瓷器手册》,20世纪初美国纽约出版的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彩色插图本,1928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彩色插图本, 1959年捷克布拉格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等,均联袂登场。 在此次拍卖会上,还有一定数量的美术参考书、老照片和诸如臧克家、冯其庸、俞振飞、欧阳山尊等名人的书札将一同拍卖。 跨越历史年度之大、出版物品种如此之多、涵盖国家如此之广、带有如此鲜明特点的古籍文物拍卖会必将为本届图书节添色增彩。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891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首增古旧书刊拍卖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