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元宝,乃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间(公元10231032年)之铸币。其钱文为楷书和篆书二体,成对钱,光背无文,旋读。铜钱为小平形制,另铸有铁钱小平和折二形制。 天圣元宝钱,史铸量较大,至今遗存颇丰,从收藏角度而言,是为常见宋钱普品。就诸谱所载来看,其版式仅二三,皆无大的特殊性。 然而,阅谱可知,譬如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北宋天圣元宝分类目载有一枚独特的天圣元宝光背广穿铁母,其形折二大小,定一级,批曰:今实物已佚 ,珍罕无比。若依照该言,那就是说只此一枚,且已经不知所踪。 此外,其旁还批注:古泉汇曰:好大,形亦大似折二钱,按,此非流用铜钱,当系广穿铁母泉是矣。惜历史条件所限,不能保留原拓风采,特存此刻板权代之。’这句批语表明,该拓图并非该钱实物原拓,而是根据最早拓图做的木刻印版。故,其难免会与实物原拓稍有不同,准确说,其会与实物本身书相产生一定细节上的差距。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由上可以感知,此天圣元宝广穿铁母,确实非常珍罕。而事实上,此钱是不是真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或者说它实际上并不是存世仅有一枚,实际上还有品遗。事实上,愚之回答是,其并未从此消失,还有存世。此答自然是因为愚帐中正好有藏这枚天圣元宝广穿铁母。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发之于博客,公展亮相,三相一材鉴赏辨识,以证明此钱仍然得存于世矣。 首先,辩锈识浆。展目本品,灌装钱坑相,浑身蓝黑锈浆裹缚其体,亦有白灰状覆盖,可察其锈皮壳叠嶂,层次鲜明,锈质老道,紧实不糟。薄锈之处,更可感铜色熟老,亦可识其地道之青铜质地。还可见轮边锉痕,表面磕碰。其余可感包浆熟老润泽,分布亦是自然。一句话,本品锈浆之相,虽然较为独特,然,其质地特征,皆无伪制之迹象,昭然自然天成,官炉出品无疑,故其锈相可谓开门矣。 其次,观铸识体。可见本品铸制极为规整,其直径为28毫米,重约7.19克,铸体较之通常行用钱更为厚实,折二形制无疑。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皆干干净净。再观字廓,高凸挺拔,且又自然得体。而钱文清晰,笔划也无粘连。 续可见其穿口广阔,十分醒目。其面穿廓窄细,而背穿廓较粗宽,此其一;其二,其面缘与背缘相比,面缘窄而背缘宽。此皆为此钱之鲜明特征矣。 无需赘述,根据本品之铸相特征,既可以明确说其具铁母之相,又可以说,其铸相形制特征与谱载拓图相一致。因此,有铸相上看,其门已然自开了。 第三,品文识书。阅品其钱文,天圣元宝四字,楷书书体,其书用笔颇见力道,起顿力点凸显,字形规矩,且又不失洒脱之感。整体字形大小适中,书意端美和谐。其书四字皆有特点,尤其独特的是天字略微向左倾斜,撇尖接廓,而一捺拖长。圣字书写最为规整,元字更显遒劲,宝字亦类。 这里,如果我们用非常严谨的目光来看,实物与谱载木刻板拓图的书意虽然整体上风格完全相一致,然细节上确存在一点差异。对于此,愚在前已述,这里用着对照的拓图,并非钱币实物原拓,而是经加工后的刻板。故,看上去某些书相细节上之差异的存在,则不为存疑之由矣。因此,由书意特征进行的鉴赏,可以说本品亦是无异无邪,故而其书相开门矣。 几番辨识以后,遇见以为,本品三相一材,可经得起诸般审视,确定正是那已佚之天圣元宝广穿折二铁母是矣。较长期以来,以愚之眼界耳闻所及,目前与本品相一致的尚未得见公展,由此似乎也可以佐证其珍罕不虚矣。 这一实例表明,早期某泉发现,为某泉家所记载,后来实物因各种原因流失藏匿,泉家不再得见,后来著谱者亦未见实物,遂根据前谱所录而转抄后著。而这种情况,远非止此例,亦是古泉这一特殊文物之规律使然矣。后学后藏者,若无此认识,食古不化,固步自封,则成僵化,违背泉律而永无进步矣。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50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北宋天圣元宝古钱币图文解说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