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通宝,乃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所铸之币。该钱分五等基本币值,通宝、元宝、重宝三宝文,钱文篆楷二书体,发现早而知名度颇高。这其中,元宝钱为近年于大东北地域新发现,而楷书通宝较之篆书重宝存世为少。 关于泰和通宝楷书钱,传此泉钱文乃章宗御书,章宗以善写宋徽宗瘦金体闻名,其所铸泰和楷书钱,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钱文书法都颇具徽庙遗风。泰和通宝和重宝钱书法精妙,长期以来皆倍受泉家钟爱,其道理自在其中也。 而我们又知道,入谱记载的泰和通宝楷书几等钱中,基本制式皆细缘,仅见录入折三宽缘一品,其中折十型钱全部是细缘,未见录入宽缘。言及于此,我们便可以从谱载情况看出,泰和通宝楷书钱,有宽缘制式,且为金章宗所铸。因此,其它形制的钱中,是否也有宽缘制式呢?可以直接回答,那是有的!无非更为罕见,之前诸大小泉家皆未能得见,脱谱录载而已。 既然如此,空口无凭,得以实物实证之,方能定夺。故而,时至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这枚泰和通宝楷篆宽缘折十钱,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孰是孰非,一看即明矣。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泰和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其字书写十分规范,字形大小适中,布局端正协调,书写笔划横直竖立,起收有顿,转折见锋,字形结构协调而又劲力十足。寳字可感具徽庙风格。无需赘述,本品书相,俊朗端美,既凸显了泰和通宝楷书个性风格特征,又体现了金代铸币美书之普遍性风格特征。故而,以其书相断之,其乃章宗官炉所铸,开门难疑矣。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其铸制规整,直径为45.5毫米,重约32.20克,铸体厚薄适中(稍偏厚),乃折十形制确定。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毫无做作之态。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观其缘,可见其明显宽于细缘,对这种缘宽,相对细缘来说,可称其宽缘,相对宽缘来说,则可称其中缘,这里相对该钱普遍细缘而定其宽缘矣。至此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可谓铸相颇佳,体现了金代铸币美制之特点,非章宗官炉莫属,其门自然可开。 再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锈痂较重,其出于大东北地域,冻土生坑,出土已经有日。察锈锈痂,皮壳叠嶂,紧缚钱体,其锈色偏蓝,层次丰富而斑斓。测其锈质,异常老道,质地生硬而不糟。薄锈之处,可见包浆凝重,老熟之感彰显。进而可识其材质乃青铜质地,铜色更是熟旧自然。显而易见,本品锈相无异无邪,昭然一品自然天成之相,其门不叩自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综上所述,本枚泰和通宝楷书宽缘折十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实乃毋容置疑之品矣。前述,该钱折三型有宽缘,因此,在折十型钱中出现宽缘,则更具合理性,它表明,泰和通宝楷书宽缘钱极有可能是几等皆铸。而之所以长期以来,发现甚少(时至今日,折三宽缘所见也罕少),极可能是宽缘钱乃为试铸品种,铸量有限,故而遗存稀薄所致。 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本楷书宽缘折十钱,至今仍然极为罕少,无论真伪,皆不得有见公展。因此,本品可进一步为泰和通宝钱再添一式,同时,因其极为罕见(目前以愚所知,似为仅见),故其收藏价值定当又上一层楼矣。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57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金泰和通宝古钱币图文赏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