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在元史中,至元年号先后使用两次。第一次使用至元是从公元1264年至公元1294年,凡历30年;第二次使用至元年号则是元惠宗在位时的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1年凡历6年。加起来,元朝使用至元这个年号共计36年。 而在至元年间,除了铸行流用钱至元通宝钱外,依元代之习也铸寺观供养钱和纪念币。元代供养钱具有寺观供佛乃至可值行用的性质。因此,元代供养钱尽管铸工较为粗率,钱体趋小,然仍得入泉谱主流,且通常品种皆遗存稀少,至今较为难得。 同时,依照历代铸钱之习,贵金属作为辅铸材质,从金属貝币时期就延续下来,只是由于贵金属铸币非通常流用钱,故铸量有限,遗存皆少而已。正因为如此,元代不会例外,除了流用钱有金、银贵金属材质钱遗存以外,其供养钱也有,或者换句话来说,叫做发现元代供养银钱并不奇怪,愚之前亦有展示。 前不久,愚曾展赏过穆清铜宝至元戊寅连体连号铜钱一品,文中提及这种连体供养钱,还有银质遗存。故,今日特将帐中所藏其中一品至元七年至元元宝背戊寅连体银钱择出,发上博客一赏,以飨藏好。 辩其锈浆之相。不难看出,本品质色泛白,重量趋重,包浆黢黑。察其浆质地,紧实自然,银之本色,色质熟旧。开门锈浆之相,已然无需赘述,可得确定。 观其铸制之相。可见本品不同大小两钱连体铸制,铸工相对粗率,然亦可感方正圆矩,地章较为平整,穿轮基本干净。其字廓亦是深竣而又显自然有度,文字笔划清晰可辨。其长约40毫米,重约8.07克,铸体厚薄适中,大小钱均是单体铜钱般大小,其中,至元元宝乃为微型之体。显然,以此铸相,凸显元代供养钱铸工之典型特征,盎然本色,开门铸相是也。 品其书意之相。其中,大者为至元七年,其书体乃楷书,元钱本色。书意相对拙率,字形粗酋,古朴之意盎然。与铜钱对比,正是母范相同之出,无异无邪。小者为至元元宝背戊寅,亦是与铜钱同范所出,貌相无二,读序直读,宝字则为元代供养钱常用之俗写体简宝(类今简体),书意率真古朴。无需细表,此等书意,真切无异,开门书相确定。 三相一材,均毋容置疑,地地道道。此两钱,泉谱均有所载其单体铜质,遗存亦是不丰,虽为供养钱然却难得一见。而此不仅为银所铸,更是连体,亦今为止实属稀罕之至,谓之珍贵不言而喻矣。其性质正如前博文所提及,应为纪念性质。 此连体供养银钱之遗存下来并被发现,且之前不为泉谱所载所提及,足可见古泉之林林种种,古今任何泉家,无论名气大小见识广薄,皆难尽知通晓。如此,面对古泉这一较为特殊的遗存物,那种自以为通晓者,谦虚一点,实在是非常必要矣!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588.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元代至元元宝古钱币图片鉴赏与解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