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曾发行过圣乔治马上斩妖图的银币。该币正面是维利亚女皇胸像,背面是大英雄圣乔治骑在马上持剑斩杀滚在地下的有翅膀的海妖,行内俗称它为英国马剑银币。该币币值1克朗,但按照英国惯例,在银币上未标明币值。它是19至20世纪英国所发行的最大币值的银币和主要品种。该币图案艺术性强,雕像和铸工精致,在国际上有知名度,也受到国内银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钱币的背面是圣乔治屠龙,在英国或英属国(英属领地)的早期金属钱币中,常常出现圣乔治屠龙图案。这是源自十字军第三次东征(11891192年)时,英国国王理查一世(又称狮心王,意即有狮子的雄霸与凶狠的心)亲自率兵,在圣乔治屠龙地附近的一场战斗中大获全胜,英军声威大震。英王理查一世认为这是圣乔治在保佑他们,从此圣乔治被视为英国的守护圣人。1277年,英国根据龙血形成一个十字形(圣乔治十字)的传说设计出白底红十字的圣乔治旗(英国国旗),同时以圣乔治十字作为英国军队的纹章。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圣乔治日(公共假日)。时至今日,圣乔治仍是英格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币上圣乔治头戴羽饰、披着战衣骑在没有马鞍、马镫的战马上,左手执缰勒马,战马前蹄凌空、马啸声震恶龙。右手紧握短剑,被刺中的恶龙(西方民间传说的龙有翅膀)仰倒在地,战马后蹄踏在挣扎的恶龙身上。图中人、马、龙比例适中、布局合理、雕刻精细、浮凸分明,将圣乔治屠龙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逼真传神,极富冲击视觉效果。 英王乔治三世版本 根据查阅克劳斯世界钱币目录,最早的英国马剑银币铸造于1818年乔治三世时代,由1818年至1820年。 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至1801年1月1日后因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而成为联合王国国王,直到1820年驾崩为止。乔治三世同时为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为汉诺威国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的选帝侯。乔治三世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颠君主,是首位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诺威王朝君主,而事实上,乔治三世从未到访过德意志地区。乔治三世漫长的统治,见证了其王国与大片欧洲大陆进行的一连串军事冲突。在他的统治初期,大不列颠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并使大不列颠压倒欧洲各国,成功支配着北美洲及印度地区。不过,随着大不列颠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战败,乔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独立最终促成美国立国。此后,乔治亚三世参与了一连串的反法战争,反抗拿破仑及革命后的法国,这些战争最后以拿破仑在1815年被击败而作结。乔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问题困扰,其精神病最初仅反复出现,但后来却演变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太子威尔士亲王乔治以摄政王身份代为统治。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后,威尔士亲王继位,是为乔治四世。历史学界对乔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犹如万花筒般观点多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历来传记作者的个人偏见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历史史料所影响的。 英王乔治四世版本 乔治四世铸造于1821至1822年。 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年8月12日-1830年6月26日),全名乔治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英国皇室成员,1762年至1820年以王储身份出任威尔士亲王,1811年至1820年期间因为父王乔治三世精神失常而兼任摄政王,1820年1月29日正式继承父王出任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和汉诺威王国国王,至1830年6月26日驾崩。 乔治四世平生沉醉奢华生活,他引领英国摄政时期上流社会的潮流时尚,和热衷支持新兴的休闲、潮流和品味生活。他曾委任知名建筑师约翰纳西在英国海边旅游名胜布莱顿兴建规模宏大的王家穹顶宫,另外又重新装修白金汉宫、以及委托杰弗里威雅维尔爵士(Sir Jeffry Wyatville)重建温莎城堡等。他对伦敦国家美术馆和伦敦英王学院的筹建计划也起重要影响。在家庭方面,乔治不单与父王交恶,与发妻卡罗琳的婚姻关系更是如同灾难。他在1821年加冕时下令禁制卡罗琳出席大典,在1820年还事先透过国会引入极大反响的《痛苦和刑罚草案》,企图与卡罗琳离婚,结果不但失败,还广受抨击。政治上,乔治在位摄政王和君主期间,大部份时间均由利物浦勋爵担任首相,掌控政府。在乔治甚少过问朝政的情况下,英政府带领英国于旷日持久的拿破仑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并与各国商定战后的和平秩序,还试图应付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动荡。乔治在晚年被迫接受与他不和的乔治坎宁先后出任外相和首相,以及放弃一直以来反对解放天主教的立场。 维多利亚女王版本 其中高冠马剑铸造于1887至1892年,1893至1900年。 两种版本的银币重量、大小和成色都是相同的,币重28.275克,直径38.5毫米,厚2.6毫米,含银量92.5%。它们不同的地方是: 1、第一版本银币的币边是齿边;第二版本银币的币边是文齿(币边一圈上有文字); 2、第一版本银币上的维多利亚女皇是中年时期的胸像,头戴尖顶皇冠和纱披,第二版本银币上的维多利亚女皇是老年时期的胸像,头戴平顶皇冠和头巾; 3、第一版本银币上环周边的文字是VICTORIA(维多利亚)D:G:(蒙神之恩的缩写)BRITT:(英国及其属地)REG:(英女皇的缩写)F:D:(护教者的缩写),没有印度女皇(IND、IMP)这句词;第二版本银币上环周边的文字没有用缩写,并加有IND、IMP、(印度女皇)一句词。币周边外文的译意是:护教者维多利亚蒙神之恩,成为全英帝国女皇及印度女皇。 有不少文章在谈及英国银币上铸有印度女皇时,总是说:1876年英国侵占印度为殖民地,维多利亚同时取得女皇后,以后相袭沿用。但是在英国马剑银币上,印度女皇一词在1893年开铸第二版本时才首先使用。在这之前的第一版本银币上是没有的。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60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英国马剑银币图文解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