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而地处西南的栖霞山一带,佛教遗存更多。近日就有市民向《新闻360》栏目反映,在栖霞区西岗街道的桦墅村,有一处“石佛庵”石窟群,里面佛像造型生动,而且大半的石窟仍湮没于土层之下,亟需保护。 记者来到桦墅村,顺着村口的水泥路径直上山,在石道的尽头看到了石窟群。石窟群依一座半圆形的山体雕凿,裸露在地表以上的,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8个。说起他们的年代,负责村里文保工作的村支书田兴荣十分清楚,他说,铭文显示是大明永乐元年,白云禅师建。 在最大的石窟前记者发现了这段铭文,但是由于风化严重,已经无法辨识。而在铭文旁记者还发现了,2006年南京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一个如此破败的石窟为何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兴荣告诉记者,2002年石佛庵石窟刚被发掘出来时,里面出现了让人震惊的“飞天”图像。 而很多考古专家对石佛庵的定性更是凸显了它在江苏省内的文物价值。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贺云翺说,至少在江苏省范围内,还没有发现第二处在规模上能够超过它的石佛庵。明代早期的藏传佛教的石窟群,价值还是很高的。 据贺云翺教授介绍,石佛庵所刻画的石像均为藏传佛教造像,确认此处石窟造像为“藏传密宗千佛组合”,是南京地区仅有的一处藏传密宗佛教石窟,极为珍贵。而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发现很多造像似乎还掩埋于地下,仅露出个佛头。 原来40多年前煤炭开采建设中,附近的煤矿渣土将大部分石窟意外掩埋于地下。 为何明代早期会在南京雕凿如此规模的藏传佛教石窟,贺云翺教授认为和永乐皇帝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明永乐帝朱棣在夺取王位前曾做燕王,驻守北京,而他的驻地恰恰是元大都所在地,而蒙元统治者大多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一处破败的石窟,隐含的历史信息却如此丰富,贺云翺教授认为学界和文保单位对它的认识很不够。 从记者现场拍摄的情况看,石窟风化十分严重,铭文和石窟内的壁画都已经模糊不见,亟待保护,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不要让这一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石窟消失。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皇甫晶楠罗飞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469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南京唯一藏传佛教遗址亟需保护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