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家收藏兴盛,带动民间收藏热。宋代是中国收藏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也是作伪高潮。书画作伪出现专门的造假作坊,连文人士大夫出身的米芾,皇家驸马王诜等上流社会人士都亲自参与作假,可见当时书画收藏和书画市场的繁荣。此时的作伪也限于前朝名家书画或本朝已故名家画作,没有出现伪造在世书画家作品。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私家收藏还是以权贵士大夫收藏为主。但是此时富商收藏还是占很小一部分。在南宋时期出现一些专画道释佛像的作坊,他们是职业画师,为人订制画作,这类佛像现多流落日本,多无款。这时才出现面向市场的职业画师,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应该是属于手工艺画师。这些佛像的订购者主要是出于宗教信仰的供奉,而不是出于艺术欣赏更不是为了收藏。 到了元代,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书画艺术不重视,在政治上打压汉族,尤其是南宋统治时期南方的“南人”。同时取消科举制度,读书人没有了出路。而南宋时南方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大批的文人和书画艺术家都生活在南方。所以元代宫廷画家乏善可陈,而在野的文人画家兴起,这些文人们大多不仕,喜交游,以诗词书画自娱,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元代文人画家在绘画作品中主张水墨胜丹青,以书法用笔入画,以诗词意境入画。他们的书画作品基本是文士之间互相馈赠,鲜有画家本人卖画。 到了明代宫廷画家主要是宗法宋院体画风,以吴伟、戴进、林良、吕纪等为代表。明中后期文人画兴盛,在南方吴门、松江一带出现书画家群体。这些文人画家远承五代董巨,近法元四家,用笔生拙,不求形似,而以意胜。文人书法家远宗魏晋王谢风神,近法唐宋诸大家,达到帖学书法的又一高峰。这些文人书画家在身份上主要是两类群体,其一是士大夫官宦书画家,身居朝廷要职,而雅好丹青翰墨以徐贲、王绂、夏昶、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为代表,其二是仕途不顺或是无意为官的在野文人,以诗词书画自娱,以杜琼、文征明、沈周、唐寅、祝枝山、王宠为代表。这些书画家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文化修养比较高,经常在一起谈书论画,交往频繁,有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两方面都有成就,如文征明、董其昌、沈周就是书画皆善。好多书画家本身还是书画收藏大家,收藏了很多前代名迹,并浸淫其中,反过来影响和提高了自己的书画创作。 清末民国是中国书画收藏的第三次高潮,社会上的书画收藏活动十分活跃。书画市场也十分活跃。书画作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当时书画家出售书画作品,首先要制定润格,有的让书画名家或社会名流代订,有的是自定润格,刊登在报纸上做广告,通过邮寄售书画,除了在家悬挂润格自卖书画外还有委托文具字画店代卖或替客代订,如齐白石、溥心畬、张大千即北京荣宝斋挂笔单(即润格)。还有一种销售方式是办书画展展卖。比如齐白石就是通过陈师曾携其作品赴日本参加中日书画展,在日本高价售出,自此画价渐高,声名大振。张大千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售画作。新式美术学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书画教学模式的消失,其实还有不少老画家私下招徒授课,还有到公、私美术学校做教授也是画家除卖画之外的经济来源之一。 建国后,国家的文艺政策主要是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主张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服务,文艺走向大众。国家设立公办美术学院,取消私立美术学校,北方以中央美院、南方以中国美院为代表。艺术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要求画家在笔墨、主题上表现新时代、新生活。1949年成立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建国初成立北京中国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家们都被纳入相关单位,如艺术学院、中央文史馆、工艺美术公司、画院等。 但是由于当时对民间书画收藏和传统书画价值认识不足。老书画变成了四旧,没人敢收藏,敢交易,书画交易市场基本停顿,当时书画收藏群体很小,主要限于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高级军政领导,如田家英、康生、邓拓、姚仲康等。书画家没有靠出售书画作品为生的,他们拿着单位发的工资为国家、单位创作书画。国家只允许国营文物公司等单位经营书画艺术品,专收专卖,文物公司卖画也只对一些高级领导和外宾开放。在美术学院中国画不受重视一度改为彩墨画。大学更没有设立书法专业。在文革期间好多艺术家被打倒,不允许作画,被批为黑画家。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665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关于中国书画收藏简史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