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衙 “徽州”之名始于宋朝,正式的“徽州府”建于元末明初。徽州府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损毁、重修与重建,明朝中期时“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成为古徽州府的象征。 到20世纪初,历经风雨沧桑的徽州府衙总体建筑格局已近消失,只留存部分府衙大堂以及历代石碑石刻,如明崇祯十五年《重修正堂碑记》、清乾隆二年《重修徽州府堂碑记》、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徽州府堂碑记》、清道光六年《重修徽州府堂记》等。 2007年,徽州府衙修复工程启动,对府衙区域及其周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保护、整治和修复;2009年4月,徽州府衙修复工程奠基开工;2012年初,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底,歙县徽州府衙修复工程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古建筑园林专家程极悦作为修复工程的总设计人,简要介绍了徽州府衙的历史情况和修复过程。 “如何使徽州府衙在不失历史信息的前提下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复建工程的主要难点。”程极悦说,通过对历代碑记和历史文献的考证比较,修复团队确定以明弘治《徽州府志》与清乾隆二年《重修徽州府堂碑记》为复建徽州府衙的规划布局依据,以明弘治年间建筑形式为设计依据。“因为明弘治年间可以说是古徽州经济社会的鼎盛期。” 据明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衙有“正厅三间,泊水、后堂各三间,左右耳房各二间,穿堂二间,内左右厢各三间,外东西廊各十三间,东列吏、户、礼三房,西列兵、刑、工三房,拜承发勘合科正厅之右建经历司,左建照磨所,理刑厅三间在照磨所之东,仪门及左右耳房七间”。其规划主要分中路轴线和两侧轴线共三路、四进的建筑布局。 复建后的徽州府衙,其中轴线上的南谯楼、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组群等主体建筑已全部恢复;左侧钟楼、旌善亭以及右侧申明亭等也得以复建,再现了明代府衙“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的旧貌。 如何看待古代徽州建筑的复建工作?徽州府衙复建工程获得鲁班奖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程极悦表示,按照2015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待文物的科学态度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利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研究、展示、延续原有功能、赋予新的当代功能等。就研究而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古代文物的形制、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探究,徽州府衙的复建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文物展示而言,它既包括对文物的原样展示,也包括模型展示、电子化展示。而延续遗迹的原有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文保工作,恢复民居、商店、园林等遗迹的功能。此外,在不破坏其结构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度赋予其新的、具有当代特色的功能,比如通水电等基本建设等。 “我们并不提倡对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重建。只有符合相关条件的遗迹,例如其缺失影响古建筑总体面貌,对其复建不影响总体面貌等,才可以进行必要的基础性修复。”程极悦说。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878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合理保护和利用古代文物——徽州府衙及其重建工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