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称,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长城专家表示,看到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很心痛,但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9月22日《北京青年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保护长城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近日,“最美野长城”变成历史,被“修缮”过后“面目全非”,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清一色的公路,抹平后的长城“野性”全无,只有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冰冷的路面。小河口长城的这段修缮,不可否认,确实是按照既定方案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工艺也没有问题。文物保护部门也表示,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但是实际效果和既定方案是保持一致的。真不知这是保护还是“毁灭性的破坏”。 对于“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有关报道,国家文物局回应,为避免文物本体进一步损毁、消失,国家文物局经专家审核评估后批复同意所报方案,这就显得“合理合法”了,但是我们破坏原有状态面貌的修缮还是对文物的尊重与保护吗?既然是土木结构,时间长了,承重结构就会发生问题,为了防止建筑倒塌,有些甚至需要进行落架大修。在我国,落架大修往往是“急就章”,呼啦一下就把房子拆了,又不分次序不讲原貌地呼啦一下重新搭回去,虽然材料还是原有的,但每块材料的位置都跟以前不同了,材料与材料间的搭建关系也不是传统的工艺了。这种随心所欲的搭建,有些太讲究效率了,而失去了对文物的保护,甚至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 这也就暴露出了我们缺乏继承精神的文化短视,中国几千年来的朝代更迭中,类似“火烧阿房宫”的“壮举”时有发生,可是修缮保护原有文物却少有耳闻,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传承,这些辉煌的建筑都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其实更是一种“保护性的破坏”,实际上反映了目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一种现实的矛盾状态。文化短视是对历史缺乏敬畏感的表现,背后无非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保护性破坏”只是近年来城市化快速推进、旧城改造过程当中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文物保护者要有历史观、责任感,急功近利的文物保护观念也亟须纠正。上一代把文物完好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就是受托人,是受国家委托对文物进行管理,我们就要把它管好,再交给下一代人,把中国的记忆永远的传承下去。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925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曹瑞晓:“野长城被抹平”源于文物价值观迷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