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三家就像一辆三匹马拉的车子,共同地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三匹马的功用相互补充而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以“心性”—对人类精神之“性质”的了解为根基。 那么,什么又是人类精神的性质呢? 我不想用冗长繁复的玄学或哲学词语来解释它,简单明了地说。儒家对它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儒家把人类精神的性质定义为“中”。(补充一下,这里“中”字的意思,也就是“中国”之“中”字的含义)。 再进一步地转换成现代汉语﹕在喜怒哀乐等各种精神活动还没有生发出来,那时的精神状态,就是人类精神的实相——“中”。(而知道“中”这种精神状态的人们所居住的国度,被称为“中国”。“中国”其实是个精神上的概念,而非地理。) 道家对这种精神状态的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张天成一丈二山水画作品《千峰竞秀》 这段话更为具体地描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时的精神状态,它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道家常用的精简的汉字——“无”。“无”在这里的含义,可以和“中”的含义相通,它们表述的都是一个意思,所指的都是人类内在世界里的同一种精神状态。 佛家对人类精神的性质之解释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空”。“空”的含义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不是但又能够感知”。这个概念和儒道两家的描述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空”“中”“无”在字面上不一样,道理是一个。 它们都在说明人类精神的性质,概括其本质,描述其实相,揭示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之本源。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11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古代人创作山水画的初衷是什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