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李华松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原小李家庄村民,是李家四合院当代的守护人。 在当地村民心中,李华松拥有一个英雄家庭。他的祖父李志本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与徐风笑,在宿县以西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伯父李光林于1940年3月在西北王六子战役中与日寇作战牺牲;父亲李光者用太平车往双堆集前线送粮草物资,多次从双堆集抬担架,抢救伤病员…… 总前委驻扎在李华松家的时间并不长,只有40天,但是,村里的乡亲们见到解放军同志,就同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高兴。相关资料显示,设在小李家庄的总前委指挥解放军歼敌11.4万余人,活捉了国民党军官黄维,取得了双堆集歼灭战的伟大胜利。1948年12月30日下午,总前委从小李家庄转移。 虽然总前委驻扎在李华松家的日子只有40天,但从此这个小院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骄傲。从李华松爷爷开始,李家的祖孙三代就立誓守护这处革命遗址。68年来,这个家庭始终呵护着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宅,到李华松手中已经是第三代。 从李华松记事时起,家里的长辈们就经常给他讲淮海战役的事情,讲首长们在这里的经历,讲村民们是怎么支援解放军的。当然,也会讲总前委设置在他家的过程。从那时起,这座房子就成为了李华松的骄傲和永远的牵挂。 1980年5月,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让李华松无比欣喜,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走进淮海村(原小李家庄,一座两进两出的农家四合院,在周边崭新的现代农家小院的包围中,格外引人注目。 小院有着凹凸不平的茅草土墙,宽敞干净的院落里存放着木推车、旧石磨、老式手摇电话机、手提马灯、战略地图……走进其中一间大房间,只见墙上悬挂着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照片和作战地图。其他房内陈列着古色古香的旧家具和老百姓“支前”的旧物,这些无一不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之中…… 李华松一家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30多年,后来因为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一家人才依依不舍地搬走。自从搬离四合院后,李华松就主动承担起了旧址守护人的角色。每天一大早,他都会骑着自行车,赶到离家一公里的旧址,巡视一遍后,开始打扫房内的卫生。老辈首长使用过的防风煤油灯、电话啥的,李华松都要仔细擦一遍。这是心里的事儿,不擦一遍心里不踏实。 守护的日子,一晃就坚持了40多个年头。打扫旧址、清除杂草,修葺房屋,巡看有没有墙体破裂,有没有火灾隐患,有没有翻墙破坏现象等等都是李华松要做的事儿。 小院的房顶草屋顶,最难的是维护,一下雨就有可能漏水。只要下过雨,个子矮小的李华松总是会搬来梯子,佝偻着身子,爬到屋顶上去维修房屋。 2007年以前,总前委旧址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漏水,土墙断裂坍塌。李华松多次向镇、村反映,在市、县相关部门协调下争取到经费,2007年5月11日至2007年12月24日,上级对总前委旧址实施第一期总体工程的修复工作,李华松在旧址全程看护管理,整整224个日夜。 如今,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如果李华松再发现房屋需要维修跟上面报告就可以了,再也不需要自己爬上爬下了。 这些年,李华松守护小院的日子又增添了新内容:每天,他都要取出消防水带沿着院落,边跑边将水带铺设一遍,进行他特有的消防演练。李华松说:“这么珍贵的旧址,防火是大事。就得自己练熟了,万一遇到情况才能不慌张。” 【网友点睛】 曾经有人说,一段时间内做多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从一而终做一件事。此话颇具深意。而李华松守护这一红色遗址的日子,一晃就坚持了40多个年头。坚持这40个年头不只需要劳动付出,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心灵的付出。显然,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敬,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的话,是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义举正是新时期对淮海战役精神的最好诠释和注解。 人总是要有信仰的,无论是伟大人物,还是芸芸众生,有信仰才有梦想。通过李松华的事迹,我们看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跟着党走的信心。这正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这也是最值得我们每位公民学习的地方。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4239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祖孙三代接力义务守护革命旧址的评论